保健养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类社会,为何不适用动物界的纯血和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http://www.ykhongye.com/m/

为了写清楚这个问题,我特意认真请教了我的先生。他也算是个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世界top50高校博士学历。

我承诺会用这篇文章的收益送他一件显瘦卫衣;或者至少能够上买一箱他最爱的焦糖饼干。

好了,咱们现在就进入话题。

前阵子,安徽省庐江中学的一场感恩励志演讲翻了车。

重金邀请的专家陈宏友的演讲目标,是要激发台下的高三学生努力读书的热情。

演讲的最开始

然而,他的观点却是如此的惊世骇俗——既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成了一个所谓的更高的人类使命感——通过“杂交”来“改善基因”。

他的原话是:

“你们中成绩最好的人,以后可以找外国人配对。和外国人配对,可以帮我们改善基因,杂交出更好的精英。”

划重点,这词用的是“配对”。

读书的尽头,成了“配种”?

后来一名男生突然冲上讲台,抢过陈宏友的话筒,喊出了正能量

意外的是,关于陈宏友的演讲内容,在大多数人异常愤慨的同时,也有人表达了另一种看法——虽然“杂交”和“配对”这类词汇用的很不妥,崇洋媚外的价值取向也非常令人唾弃;但他那个通过读书跻身于精英阶层,扩大择偶的选择权,从而“改善基因”的说法,细品品似乎也有点意思。

毕竟,在动物界,择偶竞争失败的一方,通常将会丧失遗传自己基因的权利;胜出的,则会自然而然地具有最高级的交配权,为后代更多的遗传自己“优质的基因”。

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参考上述思路,他们认为,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按照“丛林法则”,低劣的群体,就应该被淘汰,自绝后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族群的延续和升级。

老实说,上述讲法,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表达。

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很容易导致种族主义泛滥和殖民侵略。比如当年的反人类反社会的纳粹德国,就是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狂热推崇者。

他们不但大搞主要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还执行过一个T4计划,对德国和奥地利境内(年德奥合并)的残疾人、精神病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制绝育,甚至是直接“清洗”。

T4计划的受害者

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样也是文明的发展史,人类世界是讲究伦理道德的。动物界的择偶和繁殖操作,是不可以强行套用到人类世界的。

要说动物界繁殖的“优胜劣汰”,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界的原生筛选淘汰。

自远古以来,地球上的动植物都处在不停的进化之中,那些无法抵抗环境变化的,都遭到了淘汰,陆续灭绝了。

在动物界,并非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传承,不是所有的灵魂都需要有一个伴。

澳大利亚的袋狮,因为头脑简单,四肢短小,无法用那些大型猫科动物的方式灵巧迅猛地追赶猎物,最终灭绝

二是,人为进行的筛选淘汰。

人类介入,有目的性的改造。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测试方向的纯种培育。

为了避免实验出现个体化差异,必须要求实验对象的性状高度一致——除了雌雄的性别区分外,其他方面,就如同复制粘贴一样。

这种追求基因的高度一致而进行的人为选择繁殖对象的操作,全都属于近亲交配。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那就算是乱伦了。

这样的情形下,它们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很高,大大增加了后代纯合体出现的机会,并暴露出诸多有害性状,从而导致后代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对于实验对象来说,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将沦为淘汰对象,只有极少量符合实验要求的才有继续生存的机会。

这个纯种选择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筛选淘汰,直到筛出性状稳定,身体健康的优质个体。

一般来说,实验用的哺乳动物都需要连续筛选大约22代,才能符合要求,做到性状一致,拿出任何一只来用,效果都一样。

而之前的0到21代,则全部遭到了淘汰。

这些实验动物之所以能承受强度极大的淘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繁殖能力强,体型小、生命周期短,性格温和。

比如,小白鼠50天性成熟,怀孕后20天就可以生产,一般存活时间为18个月。

小白鼠和兔子,是最常见的实验对象

试想,如果人类也按照上述操作追求纯血,不但在伦理道德方面令人无法接受,后果也是极为可怕的。

最终的结局可能有两种:

存活下来的人类哪儿哪儿的都一样(性状一致);

或者没有人能活下来,自己把自己给折腾绝种了。

基本上可以肯定,结局是第二个。

哈布斯堡家族年的乱伦史,不仅制造出一群“鞋拔子脸”,甚至还直接葬送了整个王朝

很明显,人类经不起这种折腾。

大家都知道,近期结婚害处多。

血缘相近的亲属之间,隐性的致病基因更容易组合在一起,变成“纯和”的基因型,导致发病。

典型的就是“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后来通过她9个子女的联姻,血友病被传遍了几乎整个欧洲王室。

甚至,这个家族遗传还间接影响了沙俄帝国的命运,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沙皇夫妇唯一的男孩阿列克谢王子(维多利亚女王是他太姥姥)就是个血友病的患者。

尼古拉二世夫妇来英国姥姥家探亲

家里真有皇位要继承的尼古拉二世夫妇慌乱之中开始有病乱投医,坚信一个叫做格里高利·拉斯普金的文盲农民,能够借用“神力”保佑儿子的身体健康。

结果,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妖僧”,开始对帝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让沙皇一家的威信,几乎跌到了最低点……

可以说,近期结婚后生孩子,比开盲盒还刺激,而且,令人失望甚至深感绝望的概率还很高。

相反的是,血缘距离越远,基因的排列和结构的差异化程度就越大。这样的两个人在基因两两配对的时候,就算其中一个人带着隐性有害基因,但也不太容易表现出来,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被慢慢的被淘汰掉,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遗传耦合因素上的缺陷。因而,他们的后代往往表现的更加健康和漂亮。

不过,即便如此,光指望通过跨省、甚至跨国通婚来直接提升后代质量的操作,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毕竟,这得先看看你们自带的“优势”。如果两个人各自身高一个cm,一个cm,哪怕你们分别来自黑龙江和海南,隔着千山万水,生出来的小孩也不太可能长到1.80cm。

因为你们身上根本就没有高个子基因,即便两口子血缘再怎么遥远,后代还得是矮个子。

其实,人类和大自然搏斗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避免那种动物界的“优胜劣汰”。

试想,为什么人类看似饱受疾病折磨,而野生动物们却看起来多数都是健康和活跃的?

因为那些有病,身体弱的动物,早就被淘汰了;而人类经过不懈努力,逐渐有了能力让生病的人,弱小的人,甚至的身体和智力残疾的人不需要被淘汰,依旧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化,对人的素质要求已经非常多元化了,而非仅仅要求个体的劲大、跑得快、叫声洪亮或者牙齿锋利,嗅觉灵敏等等。

在人类社会,体力弱小的人,他的智力资源可能非常有用;而脑袋不太灵光的,身体壮,照样也能发挥作用。像霍金,把他放到自然界似乎就是个废人,完全没有生存能力,但对人类文明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么看,对于人类来说,所谓的“优”和“劣”,实在没办法进行绝对定义,因而动物界意义上的“优胜劣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