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问题:
其实,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偶尔丢三落四是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特征的。
我家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常把水杯、雨伞等忘在学校;把文具、书本落在家里;笔盒里的铅笔和橡皮等常常“失踪”,而他对此总是一脸茫然;他甚至曾经两次遗失他的电话手表。
我也曾多次强调、批评,无果。看他每次遗失物品时心虚抱歉的模样,我也不再过份苛责。
但到了三年级以后,他便几乎不再遗失物品了。
所以,我的观点是:①老师这么做,实属小题大作,同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非常不合适。②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不容小觑。
一年级的孩子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三观,父母对世界的认识、是非对错的评判等,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形成。以下做法,你倾向哪一种呢?
①告诉孩子,老师是错的,父母坚决站在你这一头,别怕!
有了父母的倚仗,老师在孩子眼中的权威荡然无存,为日后孩子不尊重老师、不服从管理、甚至顶撞老师等埋下隐患。自然,这样的孩子也不会受老师待见,“胳膊拧不过大腿”,除非你已经做好转学的准备,否则还是别公然与老师对抗吧。
老师是孩子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不喜欢老师、不愿听从老师教导的孩子,学习通常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②斥责孩子,要是你没错,老师怎么会罚你?活该丢脸!看你以后还敢丢三落四不?
孩子虽有疏忽,但已然受到了惩罚,委屈难当,如果家长不能接纳孩子,不安抚孩子,而是一味指责,孩子可能深深记住这次“教训”了,但却是非常不美好的体验,孩子无法再信任父母,很可能以后受了委屈也不敢跟家长说。
无论是简单粗暴的支持或反对,我认为都是存在弊端的。接下来谈谈我的看法:1.为人师表,老师为什么会以“羞辱式”的惩戒对待犯错的孩子?2.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师的惩戒?3.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
为人师表,老师为什么要以“羞辱式”的惩戒对待犯错的孩子?
①简单粗暴的方式最“有效”,老师盲目追求立竿见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伤害
首先,我们应该相信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讲究循序渐进,有科学教育方法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认识到,一年级老师的不易:从幼儿园的“自由散慢”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规律自律”,50个自由的灵*初聚一堂,犹如一盘散沙。
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底下交头接耳的;神游开小差的;甚至有些孩子坐不住,突然站起来在教室闲逛的;课间不上厕所,课堂上突然憋不住往外跑的……各种形态尽收眼底。
如果你是一年级老师,你会怎么做?是不是要来个下马威,震慑一下?
杀鸡儆猴,是最易显现效果的办法。
敲黑板,扔粉笔,把不听话的孩子拎着耳朵揪到讲台边站着听讲,这些情景,在我们小时候都再熟悉不过了吧?
那时候,不论在学校犯了什么错,基本上都要等放学后,老师单独向家长告状。现在移动互联网太发达了,为随时随地拍照进行反馈提供了便捷。
于是,就出现了一些老师将犯错的孩子集中拍照,发到班级群的现象。本意恐怕只是图方便、即时反馈。
②老师期待“亲密无间”的家校互动,极端的惩戒方式,更能引起家长重视
或许老师拍照,意在警示家长。老师应该是清楚的,一年级的孩子偶尔遗漏物件实属平常,但这同时也折射出家长的疏忽。
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积极参与,教导孩子如何收拾书包,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等等。
宸哥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发了1张照片,9个孩子在讲台上呈一字排开站立,大部分耷拉着脑袋,个别顽皮地斜眼看向天花板,3个女生明显眼里含着泪花。
紧接着,班主任发的一段文字带着严厉的批判和警告:
各位家长: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咱们班迟到现象很严重。这几位孩子因为第一节课迟到,违反了班级纪律,我拍了照,望家长们各自认领!回家作好沟通教育工作。一年级不同于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转折,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我,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养成良好的习惯。若一再迟到,我只能把孩子留下来,请你们家长自行进校认领啦!
小学第一天,班主任给全班学生和家长一个下马威。
我既震惊又无奈,同时庆幸自己的孩子不在此之列。我想,当天的情景给多少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阴影?
那之后,我常常给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建议,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任务并非让孩子学习拼音、汉字和写字,也不是学会以内的加减运算,最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从心理上进行过渡,由自由学习阶段向规律学习阶段的过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遵守纪律等等。
因为,小学老师的教育方式与幼儿园老师的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孩子没有提前作好适应新环境、新规则的准备,恐怕会面临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和心理冲击。
2.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师的惩戒?
①违反纪律,不遵守规则的孩子
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孩子未来也将步入社会,而小学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往大了说,评选文明班级,评选先进个人、积极分子等,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辱感、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看眼前,老师之间也有竞争,所带班级的表现直接影响老师的工作绩效。
爱违反纪律,拖班级后腿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师的惩戒。
②自控能力弱,影响课程秩序的孩子
很多孩子并非主观上想要捣乱,而是由于自控力弱,课堂上坐如针毡,讲小话、捉弄同学,影响老师正常授课。老师免不了要敲敲他的课桌,或是“飞”几粒粉笔,若再无视警告,只能请他站到讲台边上咯。
③专注力差,上课开小差或小动作不断
有些孩子不调皮捣蛋,也不影响他人,但思绪飘到九霄云外,老师为了保障整体授课质量,也为了不让孩子掉队,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惩罚。
总结: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低年级孩子的可塑性极强,家长要抓住习惯养成关键期,让孩子懂得规则与界限,学会自主与自控,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孩子,即使成绩不是最拔尖,也不至于受到严厉的惩戒。
3.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
“羞辱式”教育不局限于行动上,有时是语言上的,同样能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有人说:“爱羞辱孩子的老师素质太差,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主张给孩子转班或转学。”
我想说,除非情节严重,否则转班转学绝对是下下策,你怎知下一位老师是否就口吐莲花、慈眉善目呢?即使是家长中,也有不少以爱的名义,所谓“激将”,实则语言暴力羞辱孩子的,又当如何呢?
况且,孩子未来将进入中学、大学、社会,将在更多复杂环境下求生存、求发展,父母能保护孩子一世?
因此,与其对个别老师的不当教育方式进行口诛笔伐,不如教会孩子适应环境、适应规则。
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