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洪彪写大作品需要非凡胆气和对笔墨格局
TUhjnbcbe - 2023/6/13 21:21:00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59.html

鸿篇巨制·书法大家谈#中国书协#

刘洪彪

中国书协副主席

草书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艺术

大家讲习班“书法大家讲习班”成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

需要深入探究更多可能性

——刘洪彪谈“大幅巨制”书法创作

//

书法报记者印兆麒

书法报:刘主席您好,请谈谈“鸿篇巨制”书法创作在当代兴起的原因。

刘洪彪

“鸿篇巨制”书法作品,我习惯称为“大幅巨制”。大幅巨制书法作品的产生和兴盛,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刘洪彪“鸿篇巨制”书法作品

1.书法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变的必然。古代书法是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写字是人际交往、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我们所看到的古代碑帖,多是文稿、信函、记事、写经、碑志之类,书写动机都是让受众识读。

现代社会,用毛笔写字已经在大众生活中失去了实用价值,书法若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其文化身份、社会功能和生存方式。以中国书协成立并成为中国文联新成员为主要标志,确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新身份,用毛笔写字从此成为艺术创作行为,而供人欣赏的书法艺术品不再限于小尺幅。

刘洪彪

草书欧阳修《清平乐·雨晴烟晚》横幅

规格cm×cm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昏独倚朱栏,西南初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右录欧阳修《清平乐》词一首。

己亥夏日于京北清河逆坂斋

展出地点: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2.书法从书斋走进展厅的结果。古代书法多是书信往来、公文流传、文稿诗抄……是文人在书斋里伏案而为,实用功能决定了书写者只需动动指腕作小字小幅。当代书法是以展览作为主要呈现方式的,正式的展览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非正式的展览场所如候机厅、候车室、会议室、商场、餐馆等公共空间,小字小幅已不能完全匹配和适应。

因此,当代书家才不断拓大书写的尺幅,大幅巨制逐渐普及开来,并不断刷新尺幅纪录,以满足日益兴盛的文化艺术发展之需和广大民众在不同公共空间欣赏书法艺术之需。

局部

3.书法从实用性书写向艺术性表达演化的产物。这一点与第一点看上去是相同的,但这里主要是说创作主体——书写者。实用功能令书写者必须讲求规范、清整、易识,而无须着意个人的情性注入。艺术表达则让书写者执笔作书,便进入创作状态,抒情表意成为主要诉求。

艺术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创造,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高于生活,变化莫测,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身处一个高速度、快节奏、向着民族复兴疾步迈进的伟大时代,书法家之创作,尺幅不大似不足以表达心中深沉之赞颂和激荡之豪情。中国书协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精心打造的全国书法大展,均以丈二巨幅呈现,即为明证。

局部

书法报:您觉得“鸿篇巨制”书法创作与一般书法创作有哪些异同(如创作工具、材料、风格、取向、章法、墨法、前期准备等)?

刘洪彪

大幅巨制与小字小幅,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相对而言,不同处在于:前者“大”,后者“小”;前者“动”,后者“静”;前者“粗犷”,后者“精巧”;前者“豪迈”,后者“优雅”……这是两者最大的异。两者之间,没有高下、雅俗之分,都是书法艺术时代、展览时代和复兴时代需要共处同行、各呈其妙的。

所谓“大”。笔大、纸大、创作所需工具大、场地空间大、书写动作大……所有这些,都很难在古贤那里找到经验和成法,历代书法精英巨擘几乎未曾染指和体验过如今这样的大幅巨制创作。这是当代书家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创造和贡献。就拿大笔来说,它不可能像小笔那样具有下按之后提笔还能自然弹直的性能,无法保证起、行、收交代清楚和点画精微细致,也不可能“令笔尖常在点画中行”而坚守“千古不易”之中锋用笔、行笔之法。

刘洪彪草书中堂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所谓“动”。小字小幅是笔锋在小纸上左右上下移动,书写者伏案不动;中字中幅是笔锋移动与纸张移动相结合,书写者站立不动;大字巨幅则往往是将大纸铺于地面,书写者脱鞋踏纸,在纸上俯首躬身,来回移动。尤其是作大草狂草书,有时一个字甚至一根线,往往一米至数米,在迅疾行笔中,书写者要有敏捷的反应,迈出稳健的后撤步。有些疾风骤雨般的连续使转,书写者肩肘抡开、腰身扭摆,其脑力、体力之双重消耗,非一般年老体弱、入静成习的文人书家所能承受。

所谓“粗犷”。手握一管大笔长锋,既非五指执笔,又难垂直于纸,毛笔按则锋倒,提亦锋破,岂能如作小字,笔笔中锋?岂能点画精致、秀美光洁?故作大幅巨制,需要一改古人笔法,探寻并建构大字大幅的特有笔法体系,训练“拖、拉、送、扫、翻、折、扭、绞、皴、擦、戳、捣……”等作小字极少运用的笔法,以营造大幅巨制的雄强之势和粗犷之美。而欣赏者面对大幅巨制,亦须远观,不可以精美小字之审美标准苛求大字,如同不能将具象油画与抽象油画、工笔画与写意画混为一谈、等同视之。

刘洪彪

梦行云

“梦行云”,词牌名,调见《梦窗词》稿,自注一名“六幺花”。《十八碧鸡漫志》云:“六幺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双调六十七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三仄韵。己亥夏于京北清河逆坂斋。刘洪彪。

所谓“豪迈”。一位书家置身大空间,手执大笔,脚踏大纸,如将士临战阵,农夫入田园,教师倚讲台,必生战而胜之、一展身手、传道授业之豪情。这与独在书斋、静倚几案、轻动柔毫写小字、作小幅的心态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大思路、大格局、大气派、大容量。书法家置身于大时代,既要传承前贤的稳静行笔和优雅书写,又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创造出与盛世辉煌和大国气度相谐的豪迈之作。

大幅和小幅有诸多不同,有一点尤须重视,即作小幅易于掌控,可随时动笔,率性书写,即便不满意,不妨撕毁重来。而作巨幅则不然,费心、费力、费时、费纸完成一幅,如果失败,重来则可能心力不逮,时间不够,浪费一张价格不菲的巨型宣纸亦颇觉可惜。

因此,依我的经验,大幅巨制的创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尺幅、选定文本后,要按比例设计小稿,使作品的章法布局大致成形,反复酝酿,做到心中有数;

2.依自己的书写习惯备齐工具材料,防止在创作中缺东少西,影响情绪,中断气息,特别是要准备防止滴墨、控制渗洇的废纸;

3.铺平毡垫,备足有分量的镇纸压平宣纸,书写过程中始终保持纸的平整;

4.清水和墨液要与书者保持近距离,以防书写时蘸墨不便而气韵不畅;

5.巨幅作品尤其是草书巨幅,“排兵布阵”至关重要,所谓“致广大”。既要从容不迫,又要率性洒脱,让字里行间充满大小粗细、快慢疾徐、干湿浓淡、长短正斜、疏密虚实、曲直方圆等对立统一关系;

6.用大笔长锋,不能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的得失,但也不能满纸破锋散毫、乱线枯笔。无论作多大字幅,都要有技法表现,所谓“尽精微”;

7.必须充分运用前面所提到的当代书家创造的大幅巨制的新笔法,以挥写出磅礴力量,营造出强大气场。

书法报:“鸿篇巨制”书法创作是否有探索空间?

刘洪彪

中国书法经过三千多年的不断演进,有了完备而成熟的传统表现方式和理论体系,我们现在反复运用的中堂、条幅、横披、对联、斗方、条屏、手卷、扇面、册页、尺牍等,虽不同时期的书家有过不同程度的改良和变异,但大同小异,创作手法和章法构成均古已有之,有法可依。

唯独大幅巨制,几乎是属于当代书法艺术的专利,是当代书法艺术家的创造。虽然从幅式形状、尺寸比例看,巨幅仍然是传统幅式的放大,但创作情态和书写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从五指执笔变为随手握笔;从中锋行笔变为任意行笔;从指腕运动变为肩肘运动乃至全身运动;进一步说,是从旧文人的脑力劳动变为新文人的脑力加体力的双重劳动。

刘洪彪

霞光雨气联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欧阳修《夕照》句。

己亥夏日。

近40年来,大幅巨制的创作越来越多,蔚成风气,并呈方兴未艾、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如此,较之传统书法形式,大幅巨制仍然是新生事物,需要广大书法艺术家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以期更加合理,更具美感,更为完善。

大幅巨制书法创作,有着特有的审美价值,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譬如:书写文本的选择,应避免小桥流水、清淡委婉的小情趣,而要侧重于大题材、大气派、大容量、大情怀的经典雄文;谋篇布局要有大局观,将大宣纸视为战阵、赛场、城区、工地、棋局进行运筹和经营;作大幅巨制需要非凡胆气和对笔墨、格局的强大掌控力,这要求书家综合修养的不断提升;

刘洪彪

临唐·张旭《古诗四帖》

古代书家作小字小幅的用笔成法,已不能满足大幅巨制之需,探索并丰富大字巨幅的用笔新法,是当代书家的全新任务;巨型宣纸厚度远超普通小纸,吃墨多的同时,其半生半熟的粗涩纸质,极易影响行笔的顺畅,故用墨干湿浓淡、运笔快慢疾徐大有文章可做;书写姿态和动作的合理性,恐怕也是当代书家在创作实践中要着意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其借鉴对象甚至可能会扩大到武术、体育、舞蹈诸门类……

局部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洪彪写大作品需要非凡胆气和对笔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