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汇编7篇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1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样的精心的准备,听课老师总会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听课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现有的老师教案设计很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也没有多大的批评,但总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有点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这究竟为什么?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做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所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指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内化,看这一课有哪几个知识点,即就是小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碰到什么碰撞,可能产生哪些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所授课文的知识点具体而细致分析和探讨来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刻板、枯燥之感,是因为教学过程过严,出现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是因为教学过程过宽,只有精细化才能不会出现哪些现象,我们常说人家老师上课,真奇怪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就是因为该老师授课达到了精细化。
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谋篇布局,老师一定会胸有成竹,在授课时既不会出现前紧后松,也不会前松后紧的现象。
精细化并非是呆板的按章办事,是一种灵活的对教学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经济的教学方式来获取最大的效益,师生都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精细化?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内化,老师对书上的已有的知识,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胆的取舍,那些东西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还有那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与这些知识有关联,然后老师能够灵活的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变成老师自己的动手,授起课来,信手就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周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初三办公室,门上的锁坏了,第一节课就要上了,有个别老师没有书,怎么办?我看到了一位历史老师往教室奔去上课,我想他没有书,难道也能上课,我悄悄的跟随他去听课,看他怎样上课的,他到教室上课,学生也都很惊讶老师没有带书上课,历史老师没有书和教案怎么上课?我在后面听他上课,他从导入到新授内容,每一环节都恰到好处,他对教学过程达到了细化、规范、科学、严谨,不得不让学生专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识小点,在书上哪一页,哪一行都能准确无误说出。这位历史老师也可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内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对文本知识的内化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需与学生一起同化所学知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学生也要也能对文本知识消化、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化得越彻底,学生掌握知识越牢固。老师要努力走下讲台,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情感心灵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课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升华,这是精细化教学的最高境界。老师和学生产生共鸣,对文本知识,产生质疑,学生会自然的思考:“文本知识为什么这样安排?换个角度安排,效果会怎样?”我们在已有的文本知识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东西。生成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2
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做过班主的老师不算完全的老师”,但我却想再加一句,“没有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不能真正体会老师的意义。”
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让趣味进驻课堂
课改后,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在新课标下孩子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已经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中我将游戏和童话故事或人物贯穿其中。如在拼音复习的时候我就采用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孙悟空保护完师傅西天取经后,来到我们教室,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谁表现好孙悟空就会送给他礼物,这样大家都认真了。在读的时候,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如我想读给猪八戒听、唐僧听、如来佛主听等等。这样使原本枯燥毫无关联的拼音字母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表演这个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3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是我结合这2年来体育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教师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
教师良好的感情能唤起学生感情共鸣,使师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改变过去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体育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人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人到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学习,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体育教学灵活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徉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和退缩心理。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方法
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沉着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宽容是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的良药。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在练习中会违纪,这就要求教师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我也检查了自己做的不够的地方,师生之间感情更加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体育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养。这些业务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站在教学对象的角度上,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善良之心,以善意之举去感化学生,使体育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果与教师设计课堂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有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开展。
体育课堂设计要求以学生为核心,以活动为媒介,以情感为纽带,使师生双边教学关系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预料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因素,特别是来自学生的反应,从而对症下药,适时引导,尤其是体育课,大多进行露天教学,课堂组织,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一些心计,多点盘算,以宽容和理解引导学生热爱体育,增强体质的思想意识。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4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鬃岭镇中心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学习,经过八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李江老师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精彩讲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