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张霆锴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记者
张霆锴
责编
吴英发
排版
张霆锴
刘慧凝,清华大学级本科生,级硕士研究生。原浙江卫视主持人、记者。曾参与全国两会、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好声音》等活动和节目的报道和主持工作。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决赛中,获亚*、最打动人心奖双料奖杯。
年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入围文艺类主持人全国15强。
如果有一天你的追梦路上,旁人悉数退场,困难依旧硬核,你会怎么做?这是年裸辞后,主持人刘慧凝的故事。之后的两年,她潜心创业、教书,却始终舍不下“那股扎心的热爱”。
现在,30岁的她是创业者,是大学教师,更是主持人刘慧凝。
刘慧凝主持清华企业家协会全球年会
两年
第四名,离第三名晋级仅差一名。一周前刚刚晋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全国文艺类主持人15强的刘慧凝没能迈进9强的门槛。
“我很喜欢最后一场的表现。我觉得发挥得可好了!”刘慧凝眨了眨她的大眼睛,抬头冲天花板笑出了声,“我是第四个上台,前三名分数都比我高。没一点儿悬念,上台就下来了。”
11月30日,首轮比赛播出当天,刘慧凝的微博罕见“营业”。很多她的忠实观众都评论说好久不见。节目中她身着一袭红裙,以《三十而立》为题,讲述了清华教授薛其坤、当代村官王伟忠和“文物大夫”闵俊嵘三十而立的故事。*评价她的讲述“有很多同龄的人会被你吸引”,“让人感到你们一群人是一体的”。
“你可别提那场比赛了。”第一场发生的意外令刘慧凝哭笑不得。上场前几秒钟,脚上不太合脚的高跟鞋,在选手通道里倏地飞了出去。“我都听到*老师讲到我名字了!我反应快,一伸腿,又给蹬回去了。”后台导播们早已笑得人仰马翻。
为了防止同样的“事故”发生,第二场比赛前,刘慧凝专门拿透明的绑带把高跟鞋牢牢捆在脚踝上。结实的绑带把脚脖子勒得像个麻花。她为此发了条朋友圈,配文“朋友们,这是新版新华字典‘安全感’的建议配图”。
“不输才情,日常逗比”是来自朋友的评价,形容她台上台下的两面再合适不过。刘慧凝喜欢有意思的人和事,这让她朋友圈堪称“段子合集”。但逗比的她同时也有温情柔软的一面。
刘慧凝上一次和观众见面,是在年底《我是演说家》的舞台。机器与情感、小家与大国,她的演说主题总与爱和梦想有关。四篇演说,刘慧凝每场必红眼眶。
“少年感”在年被刘慧凝反复提及。什么是少年感?两年前的刘慧凝说那是“明知不敢为、不可为、不必为而为之”,是内心深处那股“扎心的热爱”。
刘慧凝演讲《了不起的少年感》
刘慧凝热爱的事业毫无疑问是主持,但两年来她却鲜少出现在舞台上。从演说家到主持人大赛中间两年时间,她从聚光灯下消失,静静扎根生活的广阔天地。熟悉她的观众都急了,“微博好久没用啦!”
离开的原因很简单:“没机会”。主持行业的更新换代很慢。真人秀大火之后,综艺主持人常由明星兼任,传统主持人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曾在浙江卫视做主持人和记者的三年时光里,刘慧凝始终没有一档为大家熟知、属于自己的节目。
“既然暂时没有机会,那我就去别处找找吧!”超高行动力不允许她陷在原地,年刘慧凝选择辞职。旅游,读书,游泳,跳舞。在两年告别舞台的日子里,她每一天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着手创业,回清华开设课程,一刻不停。
但她心中仍然有个梦想的小火苗,“我相信未来有什么在等着我。”
成长
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普通家庭,4岁那年偶然的一次上台让刘慧凝与主持结缘。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日语专业,年继续攻读文学和工学双硕士,大学7年她在清华主持了多场活动。
距离硕士毕业天的时候,她和同学一起创办学生节目《慧晓天下》,发现清华园里不为人知的好故事。“我是被一群人的故事鼓舞着长大的,现在要毕业了,我觉得有必要把故事和能量传递下去。”写稿子、做采访、剪片子都是自己上,那是刘慧凝在清华“最快乐的时光”。
硕士毕业后,刘慧凝以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身份考入浙江卫视,成为一名主持人和记者。年《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总决赛,她来到鸟巢,作为场外主持人连线嘉宾。-年,每个春风和煦的三月,她都奔赴人民大会堂为观众进行两会现场报道。
刘慧凝在两会现场报道
面对曾被提问多次的问题——为什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要选择做一名主持人,刘慧凝提到了姜思达在综艺《仅三天可见》中的一句话,“我不会去羡慕一个撑杆跳冠*,因为我做不到。”
刘慧凝不羡慕撑杆跳冠*,但是她羡慕主持人。在日本留学的三年,正是国内综艺节目大热的时候,这让刘慧凝看得“心痒痒”。
但成为一个优秀主持人,不只需要热爱。那注定是一场与岁月的漫长博弈。
15平米的出租屋是刘慧凝在杭州度过第一个冬天的家。杭州的冬天湿冷,靠床的整面墙都是湿的,摸上去一手白灰。刘慧凝时常躺在床上,看身边的墙皮剥落,心里空空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有时候我觉得做主持人好难啊。”那段日子是期望后失望,等待后还是等待。“周围人都在告诉你主持需要积淀,阅历需要积累。”,但是快速运转的社会又对而立之年的她步步紧逼,“刘慧凝你来不及了”。
陷入焦虑和迷茫的时候,刘慧凝常常骑一辆自行车,走遍杭州的大街小巷拜访清华校友,听他们讲故事,采访、记录。他们中有西南联大的“宝藏校友”,也有在实干中推动中国经济的企业家。从校友的人生故事中汲取养分,刘慧凝渐渐觉得没有机会也没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一定需要好的讲述者。”
“生活不给我机会,我自己就再去找机会呗。”暂别舞台不意味着背叛梦想,刘慧凝说,“见更多的人,拥抱更大的世界,才找到自己。”
刘慧凝觉得女孩的成长故事充满生命力。“我就是一个受过挫折、反思能力极强,又在一群特别有正能量的人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女孩。”成长让刘慧凝内心变得富饶,最终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有能力去滋养别人,真正帮助别人。
一位师长曾否定过刘慧凝的梦想,认为她“不合适”。第一次听到这话时止不住的眼泪,刘慧凝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主持人大赛结束不久,师长又打来电话,劝她“尽快回归现实生活”。这次刘慧凝“怼”了回去。她说,“时代发展到今天,不需要有人定义主持人该是什么样。我相信一定有人需要我的声音。”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我是世界的眼睛”
年,母亲到浙江看望刚入职一个月的刘慧凝。母亲想给刘慧凝买点儿日用品,却被她一顿数落,“啥都有,用不着”。和母亲分别后,刘慧凝转身离开,走出两步却倏地红了眼眶。
她不懂自己追求效率,母亲表达关爱,两个人都没有错,为什么自己却如此难过。
这段经历被刘慧凝写进《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在演说家舞台上她三度哽咽。刘慧凝说,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在和母亲开始一场告别。“每次我像一个高精尖的机器,快速处理信息的时候,其实都在拉宽和她之间的距离。”刘慧凝特别喜欢这篇讲演,这是她憋在心里很多年的故事。
除了朋友圈日常呈现的“逗比”,作为表达者的刘慧凝,同时对生活有着灵敏的触角。三尺讲台,她在严肃活泼和温柔细腻中自由切换。
年秋季,刘慧凝在清华开设选修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分为前八周和后八周两个时段,每周一次课。她从最基础的发音讲起,内容涵盖自我介绍、沟通技巧、公共演讲、课堂展示等。这门课一经开设便广受学生追捧。课程预选期间,前八周课程的个容量被一抢而空。
刘慧凝非常享受在大课上和学生分享感动的过程。有理论,有案例,还有段子和那些走进学生心里的生命故事。四百多个学生在那一刻被她吸引住,她称这是自己的“魔法时刻”。
课程时间是19:20到20:55,但每次下课之后,总有学生在讲台前把刘慧凝团团围住。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最新的思考和困惑拿出来和“慧凝姐”分享,从怎样哄女朋友到该不该出国留学,不一而足。这样课后讨论常常持续到晚上10点。她也收到大量“分享自己生命”的邮件,一位同学说在课上“受到久违的打动”。
刘慧凝讲授《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
所有来自学生的信息和邮件,一字一句她都认真阅读,用心回复。“邮件里除了课程答疑,很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真心交付真心,我得对得起这些同学的信任。”
刘慧凝主持的一贯风格,也像是在和观众用心聊天。主持《挑战不可能》时,刘慧凝把王桐晶和王恒屹比作一棵树木成长的两个阶段,安静地讲述属于普普通通平凡英雄的故事。
刘慧凝说表达者存在的意义正在于此。人们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渐渐患上“生活暴食症”,不懂得如何“一口一口真正地去咀嚼和品味生活。”
“所以才需要我们作为时代的表达者啊。我们是世界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我们必须保留下来美好的光,捂在手里,说,‘来来来,你来看!’然后惊喜地打开。那就是我主持最幸福的时刻。”
刘慧凝主持清华良师益友20周年晚会
右为倪维斗院士
前八周课程结束的那晚,刘慧凝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如果你有差一点能登顶的时刻,你就会真正放下所有的侥幸,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修行。很抱歉,老师没能走到主持人大赛的最后。但是老师觉得自己很勇敢,希望能给你们做一个榜样。希望同学们能做勇敢的少年,一路走下去。Guys!Goodluck!”
三十而立
年10月21日,刘慧凝和徐宁汉在北京举行婚礼。她的亲人和朋友们纷纷放下手头工作,从大江南北甚至国外赶来参加。他们看着刘慧凝身穿白色婚纱,手挽老公的臂弯“疯狂撒糖”,哭成一团。
刘慧凝和徐宁汉举行婚礼
看着亲友真挚的模样,刘慧凝突然发现,舞台上、生活里,正是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坚定的注视,自己才能走过生命中的至暗时刻,勇敢又骄傲地站在舞台上。
大赛第一轮“三十而立”的故事里,刘慧凝讲到三个人。薛其坤、闵俊嵘、王伟忠,他们分别是刘慧凝在清华的老师、师兄和师弟。刘慧凝越发感觉到“三十而立”的精神是一种传承。
三十而立,不是一个人带着梦想与现实进行的孤独战役,而是一群人见贤思齐互相感染的共同成长。
“现场有一个人今天也是三十岁。为了今天和你的这场见面,她走了好长的一段路。”有过挫折、认真反思,两年后的她更加读懂“少年感”的意义。那是在一群有力量的“少年”支持和鼓励下,刘慧凝自己也成长为勇敢少年的故事。
年6月6日,刘慧凝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她偶然刷出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的大赛报名通知,“那一刻,我感觉电击了。”刘慧凝把大赛当作三十岁的礼物,在她动摇、不知道要怎么坚持的时候,给了她一个舞台,一个不再让她动摇的坚实肯定。
“我必须报名,因为人生就是使命必达。”
当时刘慧凝的创业项目已经拿到了百万的融资。但几轮比赛闯下来,刘慧凝终于明白自己还是逃不过“使命的召唤”。
“慧凝还是想做一个中国特别优秀的主持人。”她当面和投资人道歉,拒绝了这笔投资,义无反顾地投身大赛。从提交报名材料,到进入北京赛区,再到全国复赛,最终闯入电视比赛。每一步每一轮,她都走得“酣畅痛快”。
止步文艺类15强那天,刘慧凝回到清华讲课。乘车路过情人坡,她透过车窗,看夕阳照在草地旁灰色的短墙根上,一格一格向下移动,终是落进泥土里。
“仿佛一瞬间时光倒带,拉我回到今年六月最后那个下午。”那天,刘慧凝来到情人坡拍摄节目片段。暮色降临大地,摄影师提醒她只剩最后一条的时间。“咱这业务那必须一遍儿过啊。”她顺手拍了一张照片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