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人世间》第40集,大年初三,秉昆、国庆、赶超、德宝等人带着各自的老婆聚会。秉昆说吕川和向阳可能也会参加,大家都很高兴。吕川和向阳差不多有10年没跟大家聚了。
春燕正说吕川跟向阳层次不同,不断结交新朋友,把老朋友忘了,说话间吕川和向阳来了。两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跟秉昆他们的气质完全不同。
吕川和向阳进来后跟大家一个个地握手,亲热里透着陌生。向阳说,为了这次聚会,吕川特地订了宾馆,大年三十一个人住在宾馆里,真不容易。
春燕发挥自己善于调动气氛的特长,终于让大家又找回了旧日的感觉,吕川和向阳也不再拘谨。席间众人开怀畅饮,春燕得知吕川已经是副处级干部,让他说说留在吉春这些人的命运。
吕川说国家将有大动作,必定要有阵痛,熬过这一阵就会好。国庆听不得吕川那些台面话,只觉得自己的父亲死得憋屈,光字片四十多年没改变,心里有气没地方撒,趁着酒兴对吕川发脾气,还把桌子给掀了。
吕川原本对这次聚会很期待,为此还推掉了去岳父家过年,一个人在宾馆住了5天,没想到在酒席上受到国庆的窝囊气。哪怕他职业修养极好,没有立马跟国庆干起来,心里还是很憋屈,回到宾馆后立即就走了。大年初三的同学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电视剧中的剧情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实中的同学聚会,其实也是越来越没意思。同学群很多,冒泡的就那么几个,大多数人都保持潜水状态。好不容易组织一次同学聚会,打完招呼后,就只剩喝酒吃菜,傻傻地跟着别人打哈哈,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大学同学还好,小学和初中同学其实早已陌生了,怀旧的时候,甚至会把当年同学和老师的名字弄错。
乔春燕说得没错,大家的层次不同了,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坐在一起当然没话可聊。当年能成为同学,并不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志趣,只不过是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而已,这是大班制教学下的产物,不是兴趣小组也不是自由组合。
当然也有共同记忆,但那些记忆也说不上有多美,只不过是我们在潜意识里给那段时光加了滤镜。让我们重回过去,心里更多想的可能还是逃离而不是珍惜。
工作后参加过三次大型同学聚会。一次是师范同学毕业十年聚会,那时候大家的人生还没有走出分际,混得最好的也只是乡镇*委委员和组织部干事,大部分都在站讲台教书,所以聊得还算开心。加上大家还年轻,酒也喝得痛快。痛心的是那晚班主任喝多了,过马路时不幸被车撞去世。之后再也没组织过师范同学聚会,也可能缘于心底里这道伤痕。
第二次是初中同学聚会。初中同学的人生差别就大了,混得好的成了资产过亿的大老板,混得不好的还孤零零一个人漂。各种职业都有:开工厂的、做小生意的、教书的、当官的,更多的是打工人。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能谈什么呢?先是围着混得好的那几位敬酒、说恭维话,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机会——虽然这根本不可能。然后是乱七八糟喝酒、打牌、K歌,尽情地玩乐。这一切都有混得好的大老板买单,否则聚会很难组织起来。
第三次同学聚会人比较杂,小学中学的都有,能聚在一起是因为生活中彼此存在一定的交集,也因此可谈的话题相对丰富一些。然而在这次聚会上我被人问到了收入并被反复讨论,令我如坐针毡食不甘味。事后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心态不好,主要是自卑心理作怪,其次是对外界的误解不满,以及对某人有意无意的炫富看不惯。后来他们又约了我一次我拒绝了。人到中年之后,对这种不能令自己感到愉悦的聚会越来越抵触。有人认为是活通透了,其实未必,主要是向生活投降了,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不想勉强自己参加这种无意义的社交。
混各种圈子,组织各种同学聚会,主要还是为了拓展社会资源。目的不单纯,想法不一致,就会有人感到不舒服。只有大家都在一个圈层,能够相互帮衬,让圈子里的人整体上增值,聚会才有意义。
就拿秉昆他们几个发小来说吧,秉昆人稳重,也机灵,混得相对好一些,哥哥秉义又当了副市长,手里的资源远比国庆、德宝、赶超他们多。国庆他们但凡遇到麻烦都去找秉昆,最后秉昆也烦了。他们几个在光字片从小到大的好朋友,感情纯真,跟兄弟也差不了太多,聚在一起无话不说。可瞅眼下这个发展趋势,如果国庆、赶超和德宝不加快人生成长速度,最终秉昆也不会跟他们一条道了。这不是讲不讲感情的问题,是圈层割裂造成的。
努力混圈子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重要的是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只有你的层次达到了,才能被圈子里的人接纳,否则你只能感受到羞辱。另外,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尤其是父母。父母终究是要走的,能陪着父母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人世间》中有句话说得好:人这辈子,甭管你的世界有多大,真正你在乎的、也在乎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才是你的全世界。周蓉靠在蔡小光肩头说的那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父母走了,我没了家,成孤儿了……”有父母在,你就还是个孩子,有人牵挂你。父母不在了,你在这尘世间就是孤零零的了,无人听我述衷肠,无人解我心头梦。无人拘我言中泪,无人愁我独行路。
所以呢,把混圈子、参加同学聚会的时间用在学习和陪伴父母上吧,这样的每一天,才充实而有意义呀!
人世间京东¥.7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