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王大成,中共*员,航空工业泛华加工分厂车工,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成都市王大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成都工匠。
“我要将从事33年的车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为泛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当徒弟来敲门
年,19岁的王大成从雅安航空联合技校毕业进入厂(航空工业泛华前身)开始从事车工工作。进入岗位的第一天,他便一股脑地扎进工作中,跟着师傅勤学苦练,把工作台当作新的“课堂”。短短5年间,他就自制了专用工装夹具80多套、专用刀具多把。不知不觉中,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年的夏天,当他刚刚放下手中的工具,一名青涩的小伙子走到王大成的工位前,礼貌且生涩地说道:“王师傅,您好,我叫汪涛,是一名新来的车工学徒,大家都说您是厂里数一数二的技术工,我能跟着您学习车工技术吗?”
王大成望着眼前这个略显青涩的小伙子,摘下防护镜后,连忙说着“好好好”。
让王大成没想到的是,这一刻,他开启了职业生涯上新的道路。这不仅成就了很多学徒,也让泛华加工技能的薪火相传。
工位就是我的讲台
“跟着我,可不许偷懒!”“嗯嗯!”汪涛站在王大成旁边频频点头。
王大成的操作工位旁有一张铁皮小桌子,这张连工艺图纸都铺展不开的铁皮小桌,成了大成师傅的“讲台”。从理论知识到识图,从识图到实践操作,一整套教学流程都在这里“一气呵成”。
“‘难度叠加式教学’是我师父带徒弟的精髓,每一次识图他都让我‘看图说话’,必须要根据图纸说出自己思考的加工方法和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每一次刃磨刀具都要求我比上一次更精细,以此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专注细致的品性。”徒弟汪涛说道。
短短6个月后,在一次重点型号任务的零件加工过程中,汪涛凭借着“爱思考、爱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出色的实践能力,打破了原有的加工方法,通过对加工设备的改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某重点型号的零件加工任务,“出师”任务提前完成。
如今的汪涛已从一名技艺精湛的车工成长为一名懂技能懂工艺的多面手,而让他能快速成长的起点永远是大成师傅启迪式的培养。
工作室成了我的新讲台
年,王大成从雅安走向了成都,参加由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举办的技能大赛,32岁的他过关斩将,战胜了50多名“高手”,夺得冠*。自此,“王大师”的称号在厂内开始“广泛流传”。年,雅安市人民*府授予泛华“王大成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他特别珍惜这个平台,把工作室当成技能传承、师徒结对的课堂,将技能与智慧紧密联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说到师傅带徒弟,王大师真是毫无保留,有时甚至还会设置‘陷阱’专让我们出错,让我们说明错误原因及改进方法,并举一反三,以此来加深我们的印象”,大成的徒弟*统说道。
如今,*统成了王大成最得意的门生,师徒二人常常联手“升级打怪”,成了泛华最亮眼的“明星”。凭着专业和努力,徒弟*统逐渐成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核心骨干并成长为航空工业最年轻的特级技能专家之一。
年,泛华接到某重点型号研制任务,要求对某型号产品的薄壁零件进行加工,但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外圆尺寸、壁厚精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要求,面对极其复杂的加工方法,大成带领*统和工作室全体成员攻坚克难,连续奋战了5个多月,实验了超过30种方法,最终自制出了定位心轴和去卸夹具,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薄壁超薄件类零件加工方法,为此类零件的加工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壳体类的零件加工方法不断进步,从普通夹具到专用夹具,从普通刀具到专用刀具,从普通加工方法到创新工艺改进,大成带领徒弟对技术的追求从未停歇。
年至今,王大成通过培养技艺精湛的技能工人,坚持不懈地组织了各类技能培训近百次。“三尺讲台”从一张“铁皮小桌”变成了独立的工作室。
“择一业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在从事车工工作的33年间,他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用匠人精神展示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以一名普通*员的赤子之心书写了一部精彩的“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