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传媒大学探索双师型思政课,让思政
TUhjnbcbe - 2023/10/2 17:45:00

团队名片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任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年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获得省部级项目8项,其他纵向项目4项。

金句

让学生觉得不仅仅是在学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我们培养的是忠于*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立德树人的模范人。——傅楠

播音专业学生深情演绎红色家书,重温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音乐专业学生亲自弹奏一曲《梅花三弄》,在经典名曲中感悟传统文化;在专业教师讲述“中国天眼”技术的基础上,思*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技术如何服务社会……

年6月的“双师思*课”展演活动中,学生们在表演时,红色家书原文在幕后展现。图/新京报记者刘洋

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提出了“双师思*实验课”计划,探索“双师型”思*课改革。从那时起,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课教师和其他学院的专业课教师经常“同讲一堂课”,让学生感到思*课就在身边,而且还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

“怎么才能不照本宣科?怎么把历史讲活?其实,让学生觉得这件事和他们密切相关最重要。”3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傅楠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思*课老师走进专业课堂、专业课老师配合讲思*,这种合作模式已经覆盖了中传的大多数学院。今后,学校还将邀请曾参与北京冬奥及冬残奥会、参与抗疫的优秀学生走上讲台,和老师一起上好思*课。

学生演绎“一封家书”重温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爹,您在哪儿啊,娘说您在很远很高的地方,娘还说您是大英雄!”年夏,在中传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级学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学生梁睿珈身着一件中式小夹袄,在讲台上深情地望着前方说道。她扮演的是革命英雄齐子瑞的女儿,以念给父亲的“一封家书”这一形式,重温老一辈革命者的“红色故事”。

在对牺牲在战场上的“父亲”倾诉的那一刻,梁睿珈泪流满面,台上其他参与演出的学生也红了眼眶。

这是中传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老师们的一次创新实践,两个学院的“双师”为上百名播音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了这份课堂作业。学生们五人一组,挑选20封英烈的亲笔家书进行再创作、表演,课程老师杨倩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汇报学习成果。

年6月的“双师思*课”展演活动中,学生在表演烈士生前读家书。图/新京报记者刘洋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们在创作初期都特别认真,为了表现出这是一位来自沂蒙老区的年轻战士,扮演齐子瑞的学生王荣麟特意穿着*大衣、做旧的红秋衣,赤脚上台表演。下台时,他的妆已哭花。

杨倩介绍,很多历史文献偏理论,而“家书”则带有故事性、饱含家国情怀,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出版社、博物馆等权威渠道搜索、挑选建*百年以来英雄楷模的上百封“红色家书”,学生们在其中挑选了20封家书,在家书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想,如果仅仅是读家书就太浅了。”傅楠介绍,红色家书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内容积极向上的历史文献,是先辈们留下的一笔重要精神遗产,当时老师们一起商量怎么能让同学们有更好的学习感受,后来创造了这种沉浸式的表演。

在演绎“家书”的同时,思*课老师们还会引导同学们选择文本、创作回信、设计角色、模拟排练,启发学生读懂、读透“家书”。播音专业的老师们则在专业方面给学生们提供指导。两个学院的50余位教师均加入了指导行列。

在这种角色代入的回信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书写者的情感,也能感悟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意志,受益更深。

“双师”站上讲台思*教育融入专业课堂

傅楠介绍,该院近年来一直在做思*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希望思*课既能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又能让学生们受益终身。

早在年秋季学期,中传便推出了“双师思*课程”。当年4月,校*委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思想*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创优计划》,推出“双师思*实验课”计划,探索“双师型”思*课改革。在具体落实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率先合作、探索这项课程。

“年春季,我们几个老师就在想,这个课程怎么让学生更喜闻乐见,如何实现*中央要求的入耳、入脑、入心。”傅楠回忆,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强烈的兴趣,老师们就想,能否将思*课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她和时任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书记张芊谈到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大一新生上的思*课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包括价值观、爱国精神和职业道德。“如果思*老师和专业老师一起讲音乐史上的爱国音乐,讲爱国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就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思*课老师想要传递的价值观和爱国精神。”傅楠说,有了这个想法后,他们很快就开始着手制订方案。

马院思想*治教育教研部主任赵波请学生把古琴搬到了思*课堂,学生自弹自演一首《梅花三弄》,跟随老师一起体会经典音乐;在讲到井冈山精神时,学生演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音乐教师樊娜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老区人民对红*的感情……两名教师同时出现在一堂课上,将思*课和专业的距离拉近。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老师刘晓飞曾谈道,通过参与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课堂参与感很强,“没想到思*课还可以这样上”,特别针对现在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有效发挥思*课的价值引导功能,这一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开好这门课程并不容易。傅楠介绍,这是一个新颖而大胆的尝试,需要大量重新备课,老师可能要把之前准备的案例全部推翻,专门针对这个专业的学生设计课程,但所有老师考虑的都是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如果能够真正实现思*课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觉得还是要去尝试。”

两个学院推荐了优秀老师组建了课题组,确定了六个主题,集体备课,经过半年的打磨,终于在年下半年,为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其中两个专业的大一新生开设了这门课,“老师们真的非常认真,应该放什么案例,案例应该怎么讲,涉及的相关法律有哪些……逐字稿就写了上万字”。傅楠介绍。

令傅楠欣慰的是,课程效果很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如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学生们利用专业特长创作了音乐作品,给大家鼓劲儿。“还有一个收获是,参与授课的专业老师也在备课中学习了思*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治觉悟。”

博物馆里开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此后,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探索这种“双师模式”。

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阴*莉和广告学院老师冯丙奇在广告学院试点一个教学班的“双师思*实验课”。年春季学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彬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波走进中国传媒博物馆,为级通信工程(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专业30名学生联合讲授《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课。

傅楠介绍,这几年,“双师模式”在多个学院陆续推进,目前,不论是系统性的合作,还是主题性的合作,全校约1/4的学院开展了“双师思*课”的教学工作。有的学院开展了“双师思*课”,有的是“双师课程思*”,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到专业老师的课堂支持其课程思*的建设。

比如,“双师”走进中国传媒博物馆,两位老师通过广播馆、电视馆、传输馆的展览陈列内容,追寻传媒人的历史足迹,了解传媒发展的历程。在博物馆里,李彬从技术角度讲解了新华广播首次播音的细节,以及广播在可靠性方面具备的优势;赵波讲述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悟和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感悟传媒人的初心与使命。

在电视1厅和电视3厅,两位老师带同学们参观了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分别从技术和思*的层面讲解了基础电路的技术演进、媒介素养问题。在观看年第一届春晚时,李彬老师谈到春晚是我国传播技术的风向标,年的春晚实现了5G+F5G、4K/8K、VR/AR、AI等技术的综合呈现。赵波从春晚是国家形象建构的过程、春晚的*治传播功能、技术春晚的影响力三个方面带大家感受广播电视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认真学习*的百年历史是青年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刘紫馨在课后感叹道。她认为,在博物馆上课,让*史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显得既生动又形象。

傅楠坦言,思*课传授了很多价值观,20岁左右的学生因阅历不够和理性思维能力仍需进一步发展,还无法深入理解,而思*课程的所有改革、探索和尝试,就是在引导和指导学生对于国情社情的思考和积极人生的实践。在学生发展理性思维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观塑造,潜移默化中形成价值观的导向。“让学生觉得不仅仅是在学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我们培养的是忠于*和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立德树人的模范人。”

新京报记者刘洋编辑缪晨霞校对柳宝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媒大学探索双师型思政课,让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