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建
桥
以校为家爱心育德
助学帮困桃李芬芳
浓情三月,恩师难忘
年1月16日,他永远地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这片热土,没来得再看一眼这片熟悉的校园和那群牵挂的孩子……
张建桥(正中间)
张建桥,年11月15日生,云南建水县临安镇人,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化学专业,年8月参加工作,成为*草岭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是全国第一批特岗教师(*草岭中学仅剩他一员)。15年教育生涯,他忠诚于*的教育事业,时时刻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草岭中学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是*草岭中学优秀教师的代表。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他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年10月荣获元阳县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年9月荣获元阳县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草岭中学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草乡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元阳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草岭乡优秀教师称号;其论文《化学方程式的有效教学措施分析》获省级论文一等奖;年5月荣获元阳县第四届英语口语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年9月荣获*草岭乡优秀班主任称号,其所带班级班被评为红河州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年9月荣获*草岭乡优秀教师称号;年9月荣获*草岭乡优秀教师称号。九次被评为年终考核优秀。
一、从小立志,做一个有情怀的人——为边疆培养更多的人才
年,张建桥出生在建水临安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父亲在元阳县沙拉托乡工作,母亲在建水老家。小时候经常随其父亲到元阳县沙拉托乡生活,作为半个元阳人,他深知祖国边疆地区各项发展的艰辛,教育人才的不足,立志要努力读书,发奋学习。后来通过不断努力,考入建水县第一中学,最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化学专业。年毕业以后,他在昆明务工,年父亲即将退休,为了继续传承父亲为边疆继续做贡献的遗志,继续保持这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年8月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带着父亲的期望,扎实复习,顺利考上中央首批特岗教师并分配到元阳县*草岭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随着一批又一批老师辞职、调动、离开,他也曾内心动摇过,但年父亲辞世后,他彻底放弃了离开这片土地的念想,更加坚定地保持初心,传承父亲遗志,坚守阵地,坚守初心,保持并不断地向同事和学生传递着他的情怀——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二、从教之路,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哪里需要去哪里
年8月,参加工作后,他作为一个化学科目的专业人员,学校化学实验室迫切需要一个精通化学各种仪器的管理人员,他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一份重担,积极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对原有凌乱的化学仪器及化学药品逐一进行规范和整理,对一些非常危险的化学物品,他一个人身体力行,小心翼翼的及时处理,把学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后来,由于学校教师流动性太大,急需教师跨学科教学,于是他成了哪一个被需要的人——英语教师并兼任英语教研组组长。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专家,带着自身的压力和学校的期望,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积极购买各种英文书籍,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英语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各种语法和教法。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学校跨学科的英语专业教师,成为学校同事和学生都需要的专业型研究型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英语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提升,随时保持全县中上水平。
三、爱心育德,做一个负责的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工作15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之*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的他,更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能够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能够升华师生之间的感情。所以张建桥老师把爱撒在了学生心灵上,包括对班级优等生的培育,对中等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鼓励。
他在实际工作中,视工作为生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每一天早上学校要求6:30出早操,6点20刚过他已经站在了班级的场地,中午12.40午休,铃声未响,他已经在宿舍督促学生好好休息,晚上11点30等同学们陆陆续续躺下,他才放心的离开。每一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适宜,学生生病时,他匆忙回宿舍烧热水递给学生,并领她们去看病,照顾他们的生活,像家长待孩子一样。而且随时嘘寒问暖,关心学生病情。平时遇到一些需要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及时主动的和家长取得联系。例如他教过的车永,车剑英两位同学,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他以他博大的爱感化了他们,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初三时在学业上奋起直追,最后于年9月升入了个旧一中和建水六中。
作为班主任的他,一方面,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特长、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自己与任课老师密切配合,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经常牵头组织班级教师交流座谈活动,以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如何,学习态度如何,是否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等。对于这些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样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有的放矢地抓好班级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形成合力,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如班通过民主选举以周芬芬同学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小组,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州级先进班集体。他是学校同事、学生和家长信赖的朋友。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与许多学生家长打过交道,可从来没有和他们闹过矛盾,无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给带来多大的麻烦,肚子里的气有多少,只要见到家长总是笑脸相迎,从不把气撒在家长身上,却是用商量的语气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取的了良好的效果。不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透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正是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认可。正因如此,多次被评为县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四、立德树人,做一个知感恩的人——厚植学生爱国爱家思想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他深知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他所带的班、班、班、班等班集体,从初一开始,他就积极引导学生每天晚上6.40大声诵读《弟子规》,并进行相应的悉心讲解,一直坚持到初三毕业。让学生走好初中每一步,养成深知忠孝礼仪且充满浩然正气的人。
首先,他主动发挥表率作用,对学生言传身教。通过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及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学生。
其次,他与各班同学们一起商量讨论班级班规文化建设,以班级制度文化等精神文化来督促学生的自我遵守与管理。如班的班训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在班训的勉励下,通过三年的努力,同学们深刻明白三年的辛苦付出最终得到班级所有同学全部上元阳一中及更好高中%目标。
再次,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的同时还创建班级特有文化活动,如班的师生联谊主题班会,各科任老师与同学相互倾听,各抒己见,合作共赢共勉。不断的促进学生感恩心灵的觉醒,增进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五、扶贫济困,做一个清贫的人——为学生和同事甘为人梯
在长达15年的教学生涯中,张建桥总是从他的工资中拿出部分资金来资助学生,累计资助金额达十万多元。作为学校班主任常青树,有些学生因家贫没来,他及时联系家长并垫付学生生活费。而这些垫付的钱,数目到底有多少,学生还了或是没还﹐张老师从不介意。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张老师也几十上百元的借。10多年来,张老师一边继续帮多名学生垫付或者资助生活费,一边从网络公益平台寻找爱心人士,极力拓宽帮扶学生的资助渠道。
班的马明春,父亲发生意外,家境困难。发现她低落的情绪后﹐张建桥主动找到她,亲切地说:“你们是我的学生,也就是我的亲人,班费还剩一点,你先拿着。”在张老师的帮助下,马明春接受了爱心人士刘亚梅的资助,顺利地考上大学。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马明春身患重病,家里又陷入了苦恼,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张建桥再一次主动上门,给他打了两千元钱。并通过水滴筹筹款,帮助马明春度过了难关,而今﹐马明春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张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张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年以前,张老师还是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时,条件非常艰苦,房间窄长,很多学生周末离家、太远,回不来家,张老师就让他们在他哪里做饭吃。年,张老师搬进了廉租房﹐于是周末在张老师的宿舍内做饭看书的同学就更多了,简陋的房间内摆满了学生们的行李和学习书籍。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尽管这样,张建桥老师还认为“我做得太少,回报太多”。为了切实减轻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让学生安心上好每一堂课,他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购买初中必看的各种课外书籍,杂志,考虑到学生在长身体,他甚至给学生购买了豆奶粉、黑芝麻等各种营养品以及螺旋藻等补品。对于少数民族最薄弱的语文科目,他从网上给每位同学购买书法练字帖,组织让学生每天练好一页字,通过每一个端正的汉字,劝勉学生做一个合格端正的中国人。他曾自豪地说,1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多名孩子考上了高中或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考上各所高中或大学,若将来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同事同样不遗余力进行帮扶。同事之间有摩擦可以找张老师;教学遇到困境可以找张老师;生活工作遇到麻烦也可以找张老师;张老师对电脑比较精通,只要学校同事电脑不能正常使用就会向张老师请教,甚至是乡*府或是超市的电脑坏了都要找他......等等这些,只要有同事和他人提出要求,张老师还真做到了“有求必应”。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方法和班主任管理方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会鼓励这些教师,并热心地帮助这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管理方法。而在教研教改方面,他总是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加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他“传帮带扶”的砥砺下,学校一批又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六、暖冬行动,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积极寻找各种资助渠道
自担任班班主任以来,面对班上39名同学都找到对应的资助人以后,张建桥老师积极寻找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其他资助渠道,对学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的找到了刘亚梅、李广平、王霞、张漫雪、王学彬、王淼、刘崇孝等很多爱心人士,也找到了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有限公司、麦田教育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爱心公司,接二连三的资助了、、、、、、、、等班级多位同学以及元阳思源实验学校袁龙皇、李先芬、普月、刀克收4位同学。
每当冬天来临,张建桥老师看到学生衣着单薄,瑟瑟发抖,他知道很多学生家庭贫困,抵御严寒只能靠“熬”,而不能靠“买”,于是他一方面联系爱心人士或者爱心企业,为孩子们寻找暖冬衣物,经过多方筹措,孩子们的寒冬逐渐变成了暖冬;另一方面,他联系曾经教过的现在在上大学的学子,通过他们联系班上同学或者同宿舍的同学,把不穿的衣服收集整理清洗干净后邮寄回来学校给学弟学妹们,这样既鼓励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又让大学的学子们明白爱心不在大小,贡献人人可为。这样的暖冬既引导了学生崇德向上,又温暖的人心。
疾风劲吹,山水含悲。年1月16日,平凡而伟大的张建桥老师静静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让我们深深明白:生活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从来都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的英雄和天使。正如班刀龙本同学所说,张建桥老师是大山里面的太阳,随时照在我的心房。15年如一日,为了学生这个大家庭,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孑然一身。他总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生身上,都忘记了自己也需要照顾,都忘记了给自己娶个媳妇,给自己也成个家。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我曾经每天都能听见隔壁班同学的读书声。那是他教书的一种独特方法,他不仅教人知识,还教我们怎么做人。“孝”是他最在意的,他总说“百善孝为先”,如今他却悄悄地走了,留下67岁高龄的母亲孤身一人。
张建桥老师,他就是祖国边疆的一棵胡杨树。这棵胡杨树扎根边疆,默默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激扬青春。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教育兴疆固边的服务意识……时刻激励着我们要“传承胡杨精神,志当教师先锋”,以一份笃行和坚守,以一份责任和担当,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沉下身子,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学校里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切实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世界,除了爱和善良,其他都不值得我们去炫耀。让我们继续接力把张老师的这一份爱和善良传递给每一个人,让爱和善良遍及到每一个角落。
原标题:《张建桥:三尺讲台守初心不惑之年辞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