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勇毅前行
抗疫必胜
“疫”线服务、线上教学、科研攻坚
从三尺讲台到助力抗疫
他们甘于奉献、坚守岗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华理教师
展现了应有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他们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让微光汇聚成抗疫星河
01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3月初以来,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年过花甲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洪来老师主动请缨奋战抗疫一线,至今已有两个月有余。他积极协助学院开展研究生复试工作,引导带领学生到达面试地点、调试设备,给学院健康观察的学生送餐、取药,协助分发生活和防疫物资等。
虽然办公条件有限,作为教授、研究生导师的他丝毫没有放松教学、科研工作。他精心准备“物理化学”网上授课,组织协调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参加“化工技术进展”讲座,召开课题组每周例行组会,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和修改情况。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刘洪来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努力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02
生物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稳步推进、有序开展。在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发布的系列指南中,生物工程学院教师正牵头申报项目4个、青年项目2个。在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申请集中受理期,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申报杰青2项、重大科研仪器1项、优青4项、青年基金14项、面上项目27项、海外青年基金2项,均已通过形式审查,目前正在进行网络评审。经学院推荐、学校评审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申报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科学仪器项目1项、技术标准项目1项。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中,生工学院申报的1项“卡脖子”仪器研究项目获学校立项支持。
王启要教授课题组
在病原菌*力调控研究最新成果
谭高翼副研究员课题组
在放线菌大型基因簇捕捉
和沉默基因簇激活新进展
李志敏教授课题组
在酶工程方向最新研究成果
在居家期间,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科研工作不停歇。王启要教授坚守在学校抗疫一线,为抗疫贡献力量的同时,其课题组在杀鱼爱德华氏菌*力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生物与分子学学术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上。谭高翼副研究员所在课题组在放线菌大型基因簇捕捉和沉默基因簇激活发掘新颖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与分子学学术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上。李志敏教授课题组在酶促pH适应性工程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成果在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上发表。
0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师团队”成员奋战在祖国边疆,用坚守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蔡青、周钊、田洲、陈唯一(从左至右)
团队成员田洲副教授和周钊老师带领3名研究生自2月28日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进行“乙烯装置实时在线优化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实施,对团队所研发技术在独山子石化万吨/年乙烯装置上的应用效果进行最终标定。时间紧、任务重,田洲和周钊两位老师克服疫情期间家中幼儿和老人需要照顾等诸多困难,至今已在独山子石化出差2个多月,每天在工业现场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该项目为杜文莉教授领衔的中石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解决复杂原料下工业装置最优化运行的难题贡献了华理智慧,对推进乙烯工业智能制造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04
数学学院
疫情防控期间,数学学院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加入社区抗疫队伍,在高质量做好居家办公、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保证线上教学有序进行的同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科研工作“不停步、不退步”。学院在举办线上学术报告会、撰写和修改投稿论文、定期举办讨论班、指导学生论文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其中,赵唯老师通过将每周的时间进行划分,确保教学和科研工作两不误:周一到周三,主要处理教学工作以及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论文的写作,周四到周日则开展科研工作。目前,他与日本几何学家Shin-ichiOhta合作研究了不可反度量空间的梯度流,已完成了相关论文撰写工作。同时,为了加强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他还邀请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学者为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
姬超老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疫情期间,姬老师每周定期组织线上讨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