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明,我隐隐约约有种感觉,这儿的很多事情,跟我们过去想的不一样。”——郭燕,《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集 有些岁月,种下问题;有些岁月,收获答案。——美国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NealeHurston)
教室里,一名老年教师在讲课,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中山装略显松垮,口袋别着一支钢笔,黑板上粉笔写着六个大字:“今日美国讲座”:
“美国的种族歧视永远不会消除。如果一个白人看见三个黑人男子同时进入电梯,他会在电梯门关闭的前一瞬间,逃出电梯。在白人看来,黑人永远是懒惰、无知、野蛮的种族,那么美国的华人呢,总该是聪明勤快吧,但是他们说,华人破坏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另外……”
就在这时,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位男同学打断了他,那个年轻人早已摇头叹气老半天了,终于忍无可忍,拍桌子站了起来:
“老师,您去过美国吗?您是从书本里看来的美国吧?”
坐在男同学A旁边的,是一位留着长发的男同学B,这时候站出来附和:“对啊,老师,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挑战突如其来,让讲台上的老师有些措手不及,他有些疑惑:“你们两个是哪个系的?”
A同学显然不想理睬这个问题,他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所谓的AmericanDream,就是在梦想面前人人机会均等。全世界只有美国能做到这一点。”
老师没有让学生继续讲下去,他以长者的姿态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验:
“年轻人,你毕竟tooyoung,toonaive!”
A同学果然不吃这一套:“老师,我一定会去美国的!Ifindoutformyself!”
说完收拾书本,走出教室。
《中国合伙人》剧照
一
这场景,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到过?没有错,它来自年公映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A同学,就是影片中的“孟晓骏”,后来,他如愿以偿,到美国去追寻他的美国梦。还记得吧,他拿到签证,如人生赢家一样昂首走出使馆,高呼“USA,her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