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而言,“认人”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这对计算机来说十分艰难。“为了让机器学会‘看’,我们还是很拼的。”张笑钦说——他是80后温州人,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委副书记、院长,和团队长期主攻深度学习技术运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旨在解决人工智能“看”与“思考”的问题。
在国际顶级杂志接连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拿下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过去两年,张笑钦的科研产出“开挂”。虽然常常与冰冷的机器和数据打交道,圆圆脸的他却亲和力十足。当论及成就和贡献时,他总是“嘿嘿”笑着:“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都是团队的功劳!”
谦虚低调、踏实肯干,这是张笑钦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迄今为止,张笑钦已带领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项,产生经济效益近2亿元。
创造性的研究充满激情
张笑钦硕博均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他与计算机视觉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兴趣特长谈起。
张笑钦自小数学特别好,小学、初中都曾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他本科阶段选择了中南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尤其在写毕业论文《人脸特征定位》时,被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的研究深深吸引,从此长期主攻深度学习技术运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回望多年的科研经历,尽管常常会遇到失败,但张笑钦总是及时反思失败原因,不断地在失败中求成功。
年开始探索研究“视频目标跟踪”项目,从最初的精准分类到技术层面的细节分析,张笑钦和他的团队攻克了无数难题,虽也曾饱受质疑,但他们坚持下去的初心始终没有动摇。
张笑钦表示,失败是常态,成功正是来自于不断的失败,做科研需要这样的心态。去年11月初,张笑钦参与的团队科研项目“视觉运动模式学习与理解的理论与方法”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研究工作枯燥苦闷吗?”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张笑钦连连否认:“过程很艰辛,但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大家都是在自主地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不会苦闷,而是有激情的。”
装上“眼睛”让机器人智能决策
一台长得像“大白”的机器人驻守在门诊大厅,为患者导诊,进行防疫宣传;另一台转动灵活的机器人正背着药箱和消*水箱,进行医药配送、地面消杀和清洁……目前,医院里,医护人员的部分工作已经交给5G智能医护机器人。
张笑钦常说:“要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这也是他和团队成员不懈的追求。长时间以来,让计算机能看、能听、能说一直是张笑钦团队的目标。再聪明的机器人,背后是更加聪明、活生生的人。张笑钦介绍,一旦掌握了周边环境变化情况,机器人就能进一步实现智能决策和自主行为。给机器人装上“眼睛”之后,它将更好地服务百姓日常生活。
比如交通监控,这双“眼睛”能够迅速发现异常行驶的汽车轨迹,并及时报警,大大减轻民警的劳动强度,解放大量的纠违警力,又能为抢救伤员等重要事项赢得宝贵的时间。
再比如,近年来,“礼让斑马线”的文明之风盛行,通过“智能眼”就能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而这个神奇“智能眼”的核心技术,正是出自张笑钦和团队研究的“视频运动目标识别跟踪”项目。
“致力于服务社会”是张笑钦与团队的共识之一,在他们看来,科研成果只有实现了应用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我们只要设定好一个目标,就朝着这个目标往前走,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克服困难,哪里有痛点我们就解决痛点,哪里有需求我们就满足需求。”张笑钦说。
疫情期间,张笑钦与团队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防疫系统”,通过共享校园大数据、市民卡健康码等数据平台和人脸识别,打造非接触式体征识别与统计管理方式,并结合人流高峰与日常管理多重场景模式,实现无接触体温检测,精准掌握风险点,在降低防控成本、减少感染风险的同时,行人通行效率提高了70%。
我的价值离不开讲台
“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同时也是一位老师。”张笑钦说。从业多年,他拿过很多大奖,当记者问及哪个奖项让他印象最深刻时,张笑钦的答案是——温州大学教学名师奖:“对我来说,这是意义最特别的一个奖。看到一大批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
回忆起初到温州大学教书,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一周有14节课。讲了10多年的智能视觉课程,张笑钦从来没觉得乏味。他表示,保持常讲常新的一个秘诀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收获”,是他最看重的。
学校如水,师生如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系统工作,每一个教育人,都在追求让每一个生命茁壮生长,让每一个花朵精彩绽放。”张笑钦笑着说,“我的价值离不开讲台,我必须全力以赴。”
除教学之外,目前,张笑钦正带领自己的团队稳步开展科研工作,用自己的求学、科研经历引领他们前行,与他们共同成长。
谈及自己的得意门生——张良玉,张笑钦显得格外投入而充满激情。年,来自安徽的温州大学学生张良玉“试水”创业,次年,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欢乐袋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一度面临破产。这时,张笑钦找到张良玉,深入探讨分析后,帮助张良玉筹备运营“掌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