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让教授回讲台,还要靠制度落实人民日报
TUhjnbcbe - 2024/2/16 16:58:00

近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出席某活动时透露,教育部将出台新规,大学教授和副教授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清理出教师系列。

这不是第一次“让教授回讲台”了。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发布过相关意见,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明确为一项基本制度,各地也随之跟进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激励计划。但很显然,落地效果并不理想。此番教育部进一步明确“退出机制”和“惩罚办法”,变要求倡导为约束强制,强化制度刚性,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毕竟,在以科研成果论英雄的评价机制下,以倒逼的方式来解决某些教授授课“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对教育观念的正本清源,也是对高校评价机制的必要纠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尽管当下大学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元,但归根到底,育人始终是第一要义。犹记读书时,最火的地方非大学课堂莫属。单是看哪个教室占座的人最多,哪个教室门外、走廊里都挤满了翘首聆听的面孔,就知道教室内的先生肯定是课上得好的“大腕”。钱理群先生在提及自己的教师情结时就曾说:当我高声朗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里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我看见学生的眼睛发亮了,就知道他们的心灵和我发生共鸣了。这种基于课堂之上、知识之间的密切互动,不就是为人师者的最大获得感么?

我们相信,大学里绝大多数的老师,心中都有最宝贵、最朴素的“教书匠”情结。但更要看到,在现实中,一名教师如果认真投入本科教学,能够获得学生不错的口碑,甚至也会得到学校表扬,但在职称晋升这类核心利益方面却不受待见。当我们感慨于专注教学30年的大学讲师退休后被特聘为“副教授”,当我们点赞于某高校“没论文也能评教授”的*策创新,其实也恰恰暴露出某种尴尬,那就是在既有的评价机制下,投入教学而不拼论文,就难以评上职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搞、样样都精。在功利的办学追求下,大学教授向着论文教授、课题教授、经费教授狂奔,教书育人的教授自然就少了。

让教授回讲台,必须落到制度上,既要有激励办法,也得有约束手段,两手并举才能让倡导真正落地。一方面要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实行教育和学术同行评价,让潜心教书的教师有尊严、有保障、有前途。一方面要真正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管是谁,不管其学术成就、社会影响力有多大,只要少了课堂教学这一环,该处理就要处理。我们看到,在很多世界一流大学,哪怕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很大程度就在于其制度刚性已经化为了一种教学文化。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学校开展的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核心,否则,大学就不是大学了。

(来源:北京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教授回讲台,还要靠制度落实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