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跃生毛蒋书法谁更高我为何痴迷并推崇
TUhjnbcbe - 2024/6/4 19:31:00

毛蒋书法谁更高?

——我为何痴迷并推崇毛体书法(十四)

作者王跃生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

年8月,日本投降不久,蒋介石连续三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表面是邀请,实际是逼毛,看你敢不敢来?没成想,毛泽东不仅来了,而且把重庆当成了宣传共产党主张的大讲台,重庆掀起了毛泽东热,令蒋介石既无奈又懊恼。

某日,蒋对毛泽东说:“润之,如果你把军队交出来,把解放区政权解散,可以给你个省长干干”。毛泽东好奇问道:“哪个省”?蒋用手杖敲敲地说:“地盘比四川省大三倍”。毛泽东立刻明白了,蒋是要让他当“新疆省长”。

可是历史开了个玩笑,四年后,毛泽东让蒋介石当了“台湾省长”。毛泽东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两人的文韬武略已经由历史做出了裁判:基本上不在一个层次。恐怕蒋介石只得仰天长叹:“既生蒋,何生毛”?

但两人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酷爱书法,都留下了大量的手迹墨宝。在这一点上,老蒋能否扳回一分呢?

浅析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书法,可以归纳为“三同三不同”。

一同:

他们同样受过传统严格的书法熏陶与训练。

毛泽东出生于年,蒋介石出生于年,都出生于清末,相差六岁。他们幼年都是从私塾启蒙,而私塾的第一课,就是识字练习毛笔字。两人显然都受过很好的书法启蒙和训练,因而都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毛泽东的舅家姓文,比较殷实,办有私塾“蒙馆”,在湘乡方圆百余里十分有名,由他的八舅文玉钦执教。毛泽东两岁时,父亲毛顺生因家贫出外当兵谋生,毛泽东便被寄养在外祖父家,一住六年,到八岁时才离开。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识字又快又好,深得八舅喜欢。年,毛顺生解甲归田,毛泽东回到了韶山,又开始了他自称的“六年孔夫子”的私塾学习经历。毛泽东先后在南岸下屋场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井湾里私塾等六个私塾学习。逐渐的他对书法有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

毛泽东给舅父的一封信

年,他进入湘乡东乡高等小学堂,做了一篇文章《宋襄公论》,国文老师谭咏春阅卷时评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个老师的眼光很厉害呀,那么早就看出毛泽东身有仙骨。该文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当时师生们赞誉他的文和字为“两绝”。这是毛泽东早期的正楷墨迹,一笔一划,很是认真,亦颇见功夫。

年,毛泽东20岁时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留下一本笔记,其中有他手抄的《离骚》等篇章,可看出他早期书法的轨迹。毛泽东读书期间常说:“字要写的好,就要起的早,字要写的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毛泽东后来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刚到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看到主席字写的那么好,心里敬佩,也找来字帖学着练。她开始不懂,觉得主席草书潇洒,就照着画草书。主席看她练字挺高兴,便指点道:“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这样不行”。主席专门给张玉凤写下一句练字诀:“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练字之法则”。可见,主席在写字上十分注重从基础做起。

毛泽东青年时期手书《离骚》

蒋介石学书法的经历颇似毛泽东。蒋介石其父继承祖业经营盐铺,家境显然要比在农村的毛家好很多。他也是幼年入塾,诵读经史,又先后入奉化凤麓学堂、宁波箭金学堂等就读,在当时可以说受到了非常正规的传统教育。四书五经,之乎者也,影响了蒋的一生,而必修的毛笔字训练课也使他受用匪浅。蒋介石是非常严谨认真的人,读书写字一丝不苟,特别是他的自律精神,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日记这一点,就足见其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优良的习惯伴随他日后一度统治中国22年,成为世界风云人物。这些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书法中。

分析蒋介石的书法,他的成就主要是楷书,并贯穿一生。他临摹的主要是“唐楷”,即唐代的楷书。唐代时国力空前强盛,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唐诗与唐楷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一对耀眼的奇葩。唐楷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画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初唐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四大家,晚唐有颜正卿,柳公权,他们的风格各有千秋。蒋介石的书法显然受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影响最大,具有欧柳风骨,规范规矩,笔笔精致。不仅大楷,小楷也写的很到位。可以说,蒋介石是传统书法忠实的传承者。

蒋介石写的家训

由此可见,两人青少年时期学习书法过程相似,在书法上都打下了较深厚的根基。这一时期,两人的书法可以说大体不分仲伯,而且从现存的手迹上分析,在楷书上蒋介石的成就还要高一些。

蒋介石写的小楷十分工整

二同:

?他们同样在青年时期埋下精神底蕴。

两人都具有倔强的性格。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信仰坚如盤石,蒋介石对他的所谓主义包括反动思想也从未改变。对待历史人物,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作出客观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青年时期都曾积极投身反封建反军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年,蒋介石因不满清衙门对其家庭的横征暴敛和压迫,加上当时暗流涌动的革命思潮影响,他认识到清廷的腐败,决计出洋日本,寻求革命之路。一旦决定,他不顾乡人反对,毅然割掉了辫子。此行为当时是被看作反清行为,是革命党的标志,有杀头危险。当蒋介石的辫子送回溪口老家时,全族“以为大不敬,乡人骇然”。蒋介石剪掉辫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确是一桩革命行为,而且很坚决。可见蒋介石在青年时期是颇具革命精神的。

6年蒋介石留学日本留影

他8年再赴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同盟会,开展反清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蒋受同盟会元老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参加光复浙江之役。

毛泽东青年时期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蒋介石也在东京创办了一个《军声杂志》。蒋介石解释创办该刊的目的是要“鼓吹尚武精神,研究兵科学术,详议征兵办法,补助军事教育,调查各国军情”。总之,他在辛亥革命与讨袁护法等事件中都十分活跃。

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介石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了孙的信任器重。年,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蒋介石的精神底蕴还体现在他的东征打陈炯明。当时他由于指挥失误,导致兵败。蒋介石见身边没剩下几人,以为要完蛋,大叫:“我必须在这里杀身成仁,我没有脸回去见江东父老”。此时,陈赓任东征军第四团一个连的连长,这个团的12个连长都是共产党员,战斗力特别强。陈赓这时被调到蒋身边,他见状,忙劝蒋介石:“一战定不了胜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罢背起蒋介石就跑,救了蒋一命。后来在延安整风时,阴险的康生拿这件事责问陈赓。陈赓回答的很妙:“我当时如不救蒋介石,他岂不成了烈士”?康生顿时哑然。这句话的内涵是,蒋介石当时是革命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对蒋介石分析道:蒋介石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所向无敌,他赶走许崇智,软禁胡汉民,孤立唐生智,枪毙邓寅达,刺杀汪精卫,用大炮机关枪压垮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堂,用官爵和“袁大头”买通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众多风云人物纷纷被他如挑滑车一样弄翻在地。为什么?金一南认为,从客观因素看,他们不明白蒋介石代表着比他们更为先进的势力,与衰亡的封建残余更少粘连,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有更多关系。从主观因素上说,他们忽视了蒋介石的精神底蕴。

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合影,这些新军阀也纷纷败在蒋介石手下

蒋介石的这个底蕴也自然的在他的书法中体现出来。他给黄埔军校写的校训“亲爱精诚”,其中明显的有欧柳的影子,笔法上顿挫分明,解体有度,骨力雄强,字形笔势上还似乎有宋徽宗瘦金体的痕迹,却少了宫廷靡弱之气,从中不难看出,他当时刚健向上的精神和倔强性格。再看他写给“清源同志”的一幅字:“法天自强”。清源同志指李树正,字清源,黄埔七期生,属于蒋的嫡系。这幅字用笔以方笔为主,横平竖直,撇低捺高,表现出硬朗挺骨的风范。金一南所评的精神底蕴也深深藏于他的笔墨中!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写过“奋斗”二字,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

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写的校训亲爱精诚

蒋介石为国民党中将李树正的题词

毛泽东所写的“奋斗”二字

蒋介石所写的“奋斗”二字

年4月21日,蒋介石随着权力增大,野心膨胀,将北伐将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胜利窃为一己之功,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叛变了革命,但他的倔强性格则一生没改,他的书法风格也一生未变。他能成为人民的公敌,说明他也是有力量的,可惜这种力量是反动之力——反历史发展规律之力,所以,他最终归于失败是必然的。

毛泽东的精神底蕴比之他的老对手更加强大。他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对满清的腐朽统治深恶痛绝。他通过《新青年》《新民丛报》等了解了风起云涌的变革思潮,开始向往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希望建立英国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度;后来了解了孙中山黄兴等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和黄花岗72烈士的英勇事迹,进而开始拥护资产阶级革命。

毛泽东青年时照片

年5月,他为了表达与满清的决裂,和一个朋友带头剪掉了辫子,还用出其不意的手段,强行减掉了相约减而未减的人的辫子,这一行动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年他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为标志,他才真正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从此这一信仰从未动摇,而且愈挫愈奋。他站在湘江岸边,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

真理给了毛泽东内心真正强大的力量。欣赏毛泽东书法变迁,可以看到其笔端墨间,随着其思想的变迁与成熟,越来越有力量。著名书法家杨宪金先生在评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书法时写道:“尽管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书法作品有限,但他们大体上体现了毛泽东早期书法的主要特点,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形成严谨开张、强健瘦劲的风骨。如年读《明志篇》后所书的16字铭词: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字型瘦长,横画细,竖画粗,以侧取式,具有颜体的意味。又如《夜学日志》,字形扁宽,右肩上耸,捺脚波挑,可以看出明显的受了魏碑字体的影响”。
  

毛泽东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所写的书法

建国后,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更加完整成熟,他的精神底蕴也更加丰厚坚韧,体现在他的书法中,他的字愈加表现出大开大合,至大至刚的气概之美。如年8月,他为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大会的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年为刘胡兰烈士陵园重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年为《红旗杂志》题写的刊名“红旗”二字,都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毛泽东的精神底蕴。

毛泽东年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为《红旗》杂志题写的刊名

三同:

他们同样在青年时期种下民族意识。

毛泽东对蒋介石有过评价:他是一位民族主义者。

的确如此,正是因为蒋介石青年时期革命的一面,促成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当然这次合作起主导作用的是孙中山,但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其地位也不可一笔勾销。也正是因为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才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虽然其中有“逼蒋抗日”的因素。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自尊心都很强,这与二人成长的时代背景很有关系。那时,中国受尽列强的侵略欺压和凌辱,时刻受到亡国灭种危险的刺激和鞭策,所以那时许多青年都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和悲情意识。毛与蒋也不例外,这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最初走上革命造反道路的原动力。

有一件事说明青年蒋介石不简单。6年蒋介石考入保定军校的前身通国陆军速成学堂,这是清廷因甲午战败想到要振兴军事而办的,并从欧美日等国聘请教官。一次,一个日本军医官讲细菌课,手拿一块泥巴比喻说,这款泥土就能寄生四亿细菌,就像四亿中国人寄生在里面一样。蒋介石听到这样侮辱性的比喻,气愤地跑上讲台,把泥块掰成八块,指着其中的一块泥土说,日本有五千万人,也像五千万细菌寄生在这块泥土里。这一突如其来的反击,令日本教官面红耳赤,对蒋咆哮道:“你,你是革命党”。

蒋介石多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

年4月5日夜,蒋介石去世。中南海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地把消息报给毛泽东。没想到毛泽东一点也没显出高兴的样子,只是一脸凝重的说了三个字:“知道了”。那天毛泽东只吃了一点点东西,沉默庄严地把张元干的道别词《贺新郎》的演唱录音放了一天。“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万里河山至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这首词反复播放,便形成一种葬礼的气氛,毛泽东时而静静地躺着听,时而用手拍床,击节咏叹,神情悲怆。

工作人员哪里懂得,伟人看的远啊。他在担心祖国统一大业会因蒋的离去更加坎坷。今日再看台湾局势,印证了48年前毛泽东的忧虑。在台湾,许多学校过去都挂有蒋介石的语录:“做个活泼泼泼的好学生,成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民进党将最后三个字“中国人”改为“好国民”。去中国化何其毒也。

伟人看的很透彻,蒋介石政治上反动,但在统一与分裂上态度毫不含糊。蒋介石曾说:“谁要搞台独,我就搞谁的脑袋”。年9月,蒋在与日本首相谈话时说,美国由于不愿卷入反攻大陆的漩涡,于是有了两个中国的想法,这是我所绝对反对的。

工作人员哪里知道,毛泽东一直在努力沟通两岸,力图和平统一中国。蒋介石到了老年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思乡之情。新中国成立后,台湾曾发生三次危机,大家都在责骂蒋介石,唯独毛泽东看出蒋不想分裂中国。毛泽东说,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年蒋收到一份中共中央写给他的信,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统一大业的设想,在结尾处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蒋读后沉吟良久。此时他心中也已产生了与中共领导人接触的想法。毛泽东与周恩来曾多次派原中央社记者,后为新加坡《南洋商报》记者的曹聚仁与台湾洽谈。蒋介石也派蒋经国秘密会见曹聚仁,要曹再去一趟大陆,摸清大陆方面的真实意图。通过一来二去,国共双方甚至在“一纲四目”的条款中逐步接近达成共识:只要统一,在外交与军事上由中共统掌,蒋可以到中央任职,可以一国两制。所以一国两制的“知识产权”属于毛泽东。可惜由于文革爆发,红卫兵砸了蒋家坟墓,蒋介石猜疑心加重,这一进程中断。

晚年蒋介石思乡归土之心愈加浓厚

到年,随着中美关系解冻,毛泽东再次派90岁高龄的民国元老章士钊经香港与蒋方谈判。不料,章因年高体弱,突然在香港病逝。而在蒋介石方面,年则曾通过陈立夫发出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秘密访台的信号。后因毛周重病在身,无法落实。

年,为收复南越傀儡政权盘居的西沙群岛一些岛屿,我东海舰队决定驰援南海,但台湾海峡当时由蒋军控制,绕公海已来不及,毛泽东心中有数,果断下令:“直接走台湾海峡”。蒋介石接到报告,采取了不干预,不打扰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说,蒋先生还是讲民族大义的。

蒋介石去世时留言,棺材不落土,将来回归大陆。

因种种原因,国共终未达成第三次合作,如果实现,那将是中华民族之大幸,也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可惜老蒋错失了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做出最后贡献的良机。

年,毛泽东对基辛格竖起一个指头,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很奇怪,蒋介石的书法总体上以楷书为主,一贯四平八稳,可是在抗战中的题字却风格有变。年12月,台儿庄大战前夕,蒋介石赴徐州视察战事,并题字“死重泰山”。此四字笔画浑厚,浓墨重力,把为民族而战,虽死重于泰山的不屈的民族精神表现的十分尽致。相信前线将士看到这幅内容与书法俱佳的题字,必将受到极大的振奋,甘愿为国冒死而战。果然,三个月后,台儿庄大捷。虽然中日双方的伤亡比例是五万多比一万多,从数字即可看出当时战况之惨烈,抗日将士前赴后继的死战决心。这一战属于惨胜,但也是胜,这是国民党军早期正面战场不多的胜仗之一,极大地振奋了军心民心。

年,为纪念长沙会战英烈,建了“忠烈祠”。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请蒋“赐额”。蒋介石书就了“忠烈祠”三字。其遒劲有力,笔势粗旷,牵丝连带分明,可以想见他题字时的内心有悲壮之情。

在常德的抗日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坊,上方中央位置也有蒋介石题写的“天地正气”。这四字虽也是四平八稳,却是蒋介石不多的行书佳作,与他之前的书风有较大不同,其中洋溢着抵御外辱,鏖战不屈的豪情。这就是蒋介石抗战时期的字里精神,墨中魂魄。

蒋介石抗战时的两幅书法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首先是一位民族英雄,曾有人问毛泽东,中华民族和共产党孰轻孰重,你怎么看?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选题,但毛泽东却毫不含糊地答道:当然是中华民族在前。没有民族,哪来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为民族为国家而生的。

如前面所述,年5月7日,日本向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碟,限48小时答复签订旨在独占中国的“21条”。22岁的毛泽东愤慨地写下了“5月7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正是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才不计前嫌,提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伟大倡议,英明地处置了“西安事变”,耐心地说服党内和社会上一片强烈的杀蒋呼声,“逼蒋抗日”成功,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坚决地发动了平型关之战,取得了中国抗战首胜。这一仗,全歼日军余人,八路军也伤亡多人,这些将士都是从长征走过来的,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军骨干,红军家底,毛泽东心疼啊!

在日寇最猖狂之时,毛泽东提出了“到敌人后方去”的伟大战略,以水漫金山式的人民战争,撒豆成兵,在敌后与日寇缠斗,建立了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老蒋不敢想也想不到的。后来,在朝鲜以一国之兵打败16国联军,发动对印自卫反击战,从南越手中夺回西沙群岛,这些无一不彰显了毛泽东捍卫民族利益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毛泽东留下的许多墨宝中,都蕴含着这种精神。

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书法更加自信挥洒,“向光明大道前进,艰苦奋斗,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年2月1日,毛泽东为《自由中国》题词:“一切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自由的中国而斗争”。同年5月21日,他为抗大四期开学的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也是在5月,他为自己的宏著《论持久战》题写书名,这篇文章一扫恐日以及盲目期望速胜等错误观点,成为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献。后来抗日战争的进程完全印证了他的高瞻远瞩。年,他为新四军四师《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为我军再次明确了抗战的总方针。

抗战时期毛泽东常常以题词鼓舞人心

“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

“论持久战”

这一时期,毛泽东已没有多少空闲写诗,却以简明扼要的题词作为他指导抗战,表达思想的手段之一,留下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墨宝。八年抗战,毛泽东和全国军民一道,经历了民族战争的洗礼,也磨练了他的书法气质,逐渐形成了他个人书法的独特风貌。

年4月,抗日战争尚在艰苦的岁月,日寇已显颓势,但垂死的困兽更加疯狂,它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铁壁合围”,“拉网式清剿”等三光政策,敌后形势愈加严峻!毛泽东这时却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此时,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三周年,请毛泽东题词。题什么呢?毛泽东狼毫一挥,写下了“准备反攻”四个大字。这是在告诉全国军民,我们正在渡过抗战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即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胜利在望。这个题词纵轴垂直,字势拉长,点画对比强烈,轻,重,压,弹的变化明显,可以感受到俊拔外露的雄健内涵。最后一个“攻”字,收笔时的捺笔,不是寻常的平收,而是独特的上挑,毛体书法的许多字都使用了这种笔法,这是毛体书法特有的,似拙而巧,笔者将之称为“毛泽东之挑”。此四字题词胜过千面战鼓,蕴含着催人奋进的鼓动力!

毛泽东手书“准备反攻”

蒋介石多次为牺牲抗日将士题词,毛泽东亦然。年,晋冀鲁豫军民为纪念抗战英烈,决定建一座烈士陵园,毛泽东应各方之邀,写下了“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蒋介石所题的“死重泰山”,毛泽东所题的“无上光荣”,一个是行楷,一个是行草,风格笔法不同,但内涵却是相通的,那就是不屈的民族精神,从书法上讲,应该是各有千秋。

毛泽东为抗日英烈的题词

蒋介石为抗日英烈的题词

毛蒋书法有“三同”,还有“三不同”。

一不同:

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导致他们书法的内容与境界不同。

在毛泽东的字典里,人民二字是至高无上的。年在延安中共七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他一生的奋斗,就是让人民过上独立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为共产党定下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理念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他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核心都是人民战争。年建国前,毛泽东说:“我们将要建立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建国后,在几乎所有新成立的国家机关,从上到下,他都不厌其烦的要求加上人民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日报……等等。毛泽东向来惜字如金,但在这方面他不嫌多两个字,为什么?他是在提醒全党时刻不能忘记人民。他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把人民比作上帝,只要依靠人民,就一定可以搬掉“三座大山”。国共缠斗几十年,在建国前大多数情况下,共产党都处于弱小一方,吃的败仗也不少,但是,只要一深入广大农村,一搞发动群众,马上又活过来,壮大起来。就是打不死。

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蒋介石凭借美械装备,携抗战余威,一度令林彪招架不住。中共中央指令: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个两厢就是人民群众占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搞土改,打土匪,让人民有了盼头,结果只用三年,蒋军完败,东北解放。

毛泽东手书“人民的胜利”

古希腊神话有一个英雄叫安泰,力大无穷,他是大地母亲该亚的儿子。他在与人搏斗时,只要一贴近大地,立即获得无穷的力量,战无不胜。可是,在与大力神海格力斯的搏斗中,海格力斯发现了这个秘密,在格斗中就把安泰高高举起,不让他与大地母亲贴近,结果在空中把安泰掐死了。这个故事从反面印证了毛泽东的人民思想是何等的朴素而崇高。他一生最担心的也是共产党脱离了人民。反观蒋介石,一旦战败便爬不起来,因为他没有大地母亲的依托。

基于这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毛泽东的书法中,人民成了他永恒的主题。笔者在“主席墨宝,镇国之宝”一文中曾论述过,毛泽东曾不下十几次在各种时期留下为人民服务的书法字迹。据考证,这也是他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在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红底金字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至今光彩夺目,时时在警醒着共产党人。这幅字被认为是毛泽东写的最好的条幅之一,其中“人”字一捺动势强烈,细看犹如一个运动健将跨栏的一瞬间。“民”字向上勾的两笔超凡脱俗,气势十足,呼之欲出,在所有书法家作品中,像这样书写人民二字的只有毛泽东。再看“为”字,起势深涵意蕴,“服务”两字收束稳重,五个大字浑然一体,互相照应,不可分割。这五个字是从毛泽东年11月为悼念邹韬奋逝世题词中选出来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五个字在整篇题词中并不起眼,拎出来竟如此大放异彩。

古人说,字怕挂。意思是字好字坏,一挂上墙,立马见分晓。这五个大字从内容到书法水平都堪称经典,堪称镇国之宝,我们要永远把它挂在最突出的地方。

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就是从这一幅题词当中选出来的。

中南海新华门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已为世人所公认,连十分骄傲的历届美国总统也时常把毛泽东挂在嘴上,佩服不已。但毛泽东本人却从来不这样想。年,他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年战绩》一书的题词是“人民的胜利”。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为朱德60诞辰举行了祝寿活动,毛泽东的题词是“人民的光荣”。他是借此向全党全军警示,任何人的功绩荣耀,来自于人民。这也符合中央的祝词精神:“人民庆祝你的60年生活,因为你是中国人民60年伟大奋斗的化身,你对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无限忠诚,你的不怕艰难危险,不求个人利益的牺牲精神,你的联系群众,信任群众,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群众观点,正在鼓舞着全党全军为独立和平民主而奋斗到底”。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是反对祝寿的,但这次在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全面进攻的严酷现实面前,他在以此特殊的方式树立榜样,鼓舞军民教育全党。后来,在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不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的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之后,中共党内公开祝寿活动即成为历史。

毛泽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简而言之,人民二字就是毛泽东一生为之奋斗的人生价值观,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价值观。表现在他的书法中,其境界便是那样的朴素而又博大深远。

再看蒋介石的“三观”,他是崇尚英雄创造历史的,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当毛泽东在湖南深入考察农民运动,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蒋介石正在一心经营他的军队。他不懂得北伐的胜利,正是因为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持,以为那是他的军队的强大。

年3月2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组织上海80万工人以及广大市民,为配合北伐军,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罢课,继而实行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作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对此应该高兴才是,但他害怕了。他害怕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转而调转枪口,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倒行逆施不仅遭到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的反对,也遭到了国民党内左派和进步人士的声讨。以这一天为标志,蒋介石由一个革命者,蜕变为人民的公敌,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有人说,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在于,政客是利用人民,政治家是为了人民。有一定道理,但不完整,应该说,资产阶级政客嘴上也讲人民,但目的是利用人民为本阶级利益服务,而无产阶级政治家则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根本区别正在于。

在蒋介石的书法中,基本看不到人民二字,与毛泽东形成了鲜明对照。蒋介石曾为国民党第69军军长李君志写过一个条幅:“君志吾弟,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69军在抗战中参加过长城战役,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等,立下不少战功,蒋介石不认为这些战功的根本力量是全民族的精神和人民的意志,所以他的书法中充斥了“英雄”、“名士”等字样。

蒋介石为国民党69军军长李君志手书。

朱德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是李君志不能比的,但毛泽东仍认为他的功绩是“人民的光荣”。毛泽东也不是不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是人民英雄,所以他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蒋介石是推崇个人奋斗的,这从他的几次改名即可见一斑。蒋出生时叫蒋瑞云,上家谱时改成蒋周泰,上学时改叫蒋志清。在日本留学时,有人说“志清”有“志为清朝”的意思,于是他改名叫蒋中正,字介石。他的名和字皆出自易经:“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为站在石缝中不动摇,坚强如石。他对自己的这个名字非常满意,两次书写。年,蒋介石在鼓浪屿闲居时写下“其介如石”四字,让人刻在更衣亭西边的山石上。30年后,蒋又再次书写这四个字,表明自己的心志。

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个是唤起民众争自由谋解放,一个是个人奋斗,两种境界与格局,高下自明。

蒋介石留在鼓浪屿的手迹

二不同:

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不同,导致他们的书法艺术最终境界不同。

毛泽东从幼年时期开始学字,一直到他去世,80年间从未中断对书法的钟爱和探索。据有关资料统计,他一生收集的碑帖就有六百多种,达上千册,阅读和练习过的就有四百多种。他青少年时期由魏碑唐楷入手,随后又学“二王”,习孙过庭的《书谱》,临怀素的《自叙帖》《论书帖》等,他几乎博览了所有能找到的字帖,这些即使是专业书法家,恐怕也很难做到。毛泽东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小楷等法帖带在身边。在井冈山时期,贺子珍和他父亲知他喜欢书法,就经常给他买笔墨纸砚准备着。贺子珍还用江西农村整幅蓝土布缝了一个挎包,给毛泽东装文房四宝。毛泽东告诉警卫员陈昌奉:“我到哪里,不吃饭不洗脚,也要先把文房四宝摆放好”。毛泽东在娄山关看到娄山关的碑刻,驻足反复揣摩,并给身边人讲娄山关三个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并不断用手指画着碑文的笔道,感叹道:“可惜不知出自哪位书法家之手。”

年,蒋介石飞机轰炸保安,警卫员捡起几块弹片,毛泽东拿起一块说:“这块当我练习书法的镇纸好了,这是蒋先生从空中送来的,不能不收,不收不用非礼也”。他曾幽默地说:“我要用我的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年,他出访苏联,也不忘带上一套《三希堂法帖》。毛泽东临帖有时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他得知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便借来看,约好一个月,可能书帖太珍贵,黄一个月中几次打电话询问是否看完,毛泽东答道:“你这个黄老先生怎么不守信用啊?我们不是讲好了借一个月的吗”?一个月后,毛泽东不舍地把书帖用木板夹好,派人送去,并打趣说道:“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还,他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从年到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毛泽东还带病翻看了数百种的字体、墨迹、真迹等书法作品。这些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说明毛泽东书法之用心刻苦,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不是“字因人贵”,也不光是天才和悟性。

晚年毛泽东在书法上也是笔耕不缀

但毛泽东在学习上从不囫囵吞枣,照搬不化。他说,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这个发挥,便是探索与创新。这与他学习马列又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他学习了那么多的书帖作品,最后经过集千山之材,汇百家之说,创立了毛体书法。纵览毛泽东留下的大量手迹,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书法几十年间变化很大,形体多样,让人目不暇接。他青少年时期字迹端庄,临帖严格。然而从年到抗战时期,他的书法逐渐摆脱过去沿袭的书体束缚,初步形成了潇洒随意,字体稍显倾斜的格式。倾斜也是先往左倾,后又定型为右倾;建国前夕,他的笔画力度大增,简劲与雄拔,茂密与疏朗,朴素与华美同时并存;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活相对安定,使他更有条件潜心钻研,而且把书法当成了他“换换脑筋”的最主要休闲方式。他的字最终形成了豪爽大度,气势磅礴,前无古人的独特书风。特别是他的草书逐渐进入成熟期,一年一个面貌,一年一个高度。如他在年代所书的《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作品,潇洒自如,草势放纵,骨气洞连,中锋的力度、质感都很好,得笔得法,堪称毛泽东草书艺术的精品之作。在上世纪90年代,书法专业杂志邀专家不记名投票,选出20世纪十大书法家,毛泽东赫然在列。大家推崇的正是毛泽东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与能力。

在中南海影壁“为人民服务”背面,还有一幅毛泽东手书“艰苦朴素”

对于蒋介石,不能否认他在青年时期是一个革命者,在反清和抗战时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具有革命者的气质,但他又是一个保守的革命者,甚至用封建伦理思想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更多的是走传统伦理救国的道路。年,蒋介石发起所谓“新生活运动”,确立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地位。他写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复兴”。并解释为“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楚楚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笔者真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蒋介石的两幅书法

中华传统文化灿烂光辉,但其中也有糟粕,我们应当批判地汲取。以维护帝王家天下的封建伦理道德,早在五四运动中就受到了彻底的批判,这些本是导致旧中国腐朽没落的根源之一,怎能作为救国的真理?而且蒋的解释也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年2月,毛泽东对陈伯达的文章《孔子的哲学思想》提出自己的意见:“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予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鲁迅曾在文章中尖锐地讽刺了封建复古主义。他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蒋介石却在他的题词中不厌其烦地书写这些内容。如前所述,他写给母亲的条幅是:“先妣王太夫人家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以及“知廉耻,辨生死,负责任,重气节”等等。他曾写过一个12条戒律,满纸都是仁义礼智信一套,毫无新意。他由一个革命者变为独裁者,他要求人民和军队必须效忠他蒋某人。

蒋的思想终究是保守的,他的书法与其思想也一脉相承,食古不化。他写了一辈子的字,基本没有变化,更谈不上创新和探索。简单的道理:模仿王羲之,即使乱真,惟妙惟肖,能超过王羲之吗?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没有创造。

毛泽东在千变万化的书法探索中形成了举世公认的毛体,单看毛泽东自己的落款题名,其写法就有几十种样式,可谓变幻莫测,从中便可见毛泽东的探索精神。蒋介石的题名和他的众多书法一样,几乎一辈子都是老样子。

毛泽东对自己名字的写法也是千变万化

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石的书法是馆阁体,谈不上艺术。此话虽有些偏颇,但有一定道理。

馆阁体又叫台阁体,盛行于明清。当时开科选士时,要求皆用楷书答卷,务求端正拘恭,写的像木板印刷体一样,由此大大影响了明清书风。

客观地说,馆阁体是书法的基础,更是书报刊物的必用文字,今天的电脑书报用的就是“馆阁体”,这是方便阅读交流所必需的,说到底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但是书法要上升为艺术,都写得端端正正一模一样,还能叫书法艺术吗?农民的插秧采茶是实用的劳动,但要上升为插秧舞,采茶舞,则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和渲染。洗衣服是日常家务,西藏军区文工团将其编成著名的洗衣歌舞蹈,其中大量使用了夸张的肢体语言,艺术地再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美不胜收。

书法亦同理。蒋介石的书法作品没有抓住要点,就是创新和特色。《香港商报》总编晓岚评论蒋的书法“细谨有余,狂放不足”,缺少艺术细胞。毛泽东的书法抓住了要点,创新不止,采百花酿佳蜜,最终攀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某次,笔者与书法界同仁谈到毛蒋书法,他说道:“对比两人的书法,老蒋不败才怪”。一语双关,颇有意味。

蒋介石的书法一辈子变化不大

三不同:

他们的胸怀性格不同,导致他们的书法格局不同。

毛泽东眼光远大,胸怀宽广。他在诗中写道,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面对美西方和美苏两霸的打压,他笑谈:“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如此胸怀才能写出气吞山河的诗词,才能书就磅礴盖世的书法。蒋介石没有这样的胸怀和眼光,所以他既写不出毛诗,也写不出毛体书法那样的格局,他创造不出“蒋体”。他的书法和一般书法家没什么大的区别。

其次,毛泽东具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草书、尤其是狂草,便是浪漫主义者在书法上的舞蹈。没有浪漫激情,是断然写不好草书的。毛泽东不仅有,而且“壮怀激烈”。在蒋介石身上看不到多少浪漫的情结,他和宋美龄之间的卿卿我我,只是爱河里的“小我浪漫”,谈不上骨子里所具有的那种“大浪漫”,更谈不上革命的浪漫主义,所以他写不出浪漫的草书。他不多见的几幅行草书法,少了浪漫的内涵,因而平平。

毛泽东年为公安部门题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蒋介石的行书缺乏创意

第三,毛泽东的性格活泼,幽默随意,生活上不拘小节,可以穿着打满补丁的土衣与农民谈笑;他说话风趣睿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极富感染力。他的字也是活泼灵动,朴素随意,章法上常常“乱世铺路”,乱中有法。

年,他为全国体育总会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看上去每个字都变成了运动员,奔跑跳动,活力四射。他为孩子们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厚爱与寄托,以活泼稚嫩的笔画彰显,可爱而亲切。

蒋介石一生在举止上坐如钟站如松,有军人风范。他穿着讲究,或长袍马褂;或满身勋章,威严有余,却无趣味。他的字也是方方正正,一脸“严肃”,保守拘谨,缺乏灵气。他的晚年似乎也在学毛泽东,在台湾搞起了土改,给学校的题词也活泼了一回:“做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成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毛泽东不在乎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农民谈笑

蒋介石满身勋章威风八面

毛泽东的字活泼灵动

蒋介石的字一脸严肃

第四,毛泽东善于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非常亲民。如他题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充满强弱转换的哲理,却以星火比喻,人人一看就懂。他给《南泥湾》电影的题词简明扼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对干部的题词是:“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艰苦朴素”等等,都是这种简约明了的风格。

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蒋介石却善于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浅显的道理高深化。他为植树节题过这样一幅词:“植树节,周勤植护,益振前规”。他是想说啥呢?笔者是学新闻的,文化不算太差,居然也看不懂。老蒋有点装腔作势,故作高深。他写的“就读书上体认道理,于日用闲磨砺精神”,“法天自强箴:中和位育,乾阳坤阴,至诚无息,主宰虚灵……”都很晦涩拗口。对于意思都不懂的书法,人们还有欣赏的兴趣和必要吗?此乃书法艺术的特殊性。

蒋介石练习书法还是很认真的

简单的植树节,蒋介石的题词却很高深

还有一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心胸肚量不同。毛泽东一生没有私敌,他不为消灭哪一个人,而是要推翻整个“三座大山”。所以,当柳亚子提出暗杀蒋介石的主张,毛泽东不以为然,他从不搞这一套。当张学良杨虎城抓了蒋介石,社会上一片杀蒋呼声,但毛泽东却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记蒋介石的杀妻之仇,搞了一个“捉放蒋”。对于国民党战犯,毛泽东采取一个不杀,改造教育的方式。对于蒋介石十分关心的祖坟老宅,毛泽东要求妥善保护,虽然后来文革中红卫兵砸了蒋坟,但那不是毛泽东的意愿。

蒋介石正好相反,他对共产党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他的手令常见的是“斩立决”、“就地枪决”等字样。他抓不到毛泽东,便把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和八岁的儿子抓进监牢,并最终残忍杀害了杨开慧。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了刘邦的一家子,最后一个不杀悉数放归,蒋介石连项羽都不如。可以设想,如果毛泽东抓了宋美龄,一定会刀下留人。蒋介石相信风水,要挖毛家的祖坟,幸亏韶山乡亲们巧与周旋,才未得逞。

毛蒋的心胸格局就是这样的泾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语。古语说,字如其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书法上的格局,不言自明。

比较毛蒋书法成就高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大致相同,蒋介石的书法功底不输毛泽东,甚至还要好一些。毛泽东在探索阶段的书法丰富多彩,由于是探索,并不是每一幅每一字都好,就像运动员跳高比赛,一定是以最好的成绩定胜负,最终毛泽东创造了独到的毛体。蒋介石青少年时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书法功底,可惜80余年的书法历程仍墨守成规,原地踏步,没有创意。笔者同窗徐云鹏先生的评价很有见地。他说:“真是字如其人,毛字无一笔不自己,信笔成书、挥洒飘逸、不拘俗套,展示其表里如一的品格。而蒋字无一笔不古人,笔直字方、中规中矩、中庸平稳,印证其言行相诡的德行”。

列宁说的好:“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

最后,以毛主席的这一幅书法结束本文。“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后记:有比较才有鉴别,而且比较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为写此文,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传记与相关书法文章,从网络海洋中捞取星星点点的浪花,然后消化归纳整理成文。这个过程很麻烦,很艰难,但却意外学到了很多,包括历史的,书法的。通过对毛泽东蒋介石两人的生平书法等多方面反复的对比鉴别中,更多维度地,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毛泽东书法的源头和变化发展过程,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理解了毛体书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犹如一次不虚此行艰苦而美好的旅行,更多地领略到了毛体书法的无限风光。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文观点内容难免有偏颇错误及疏漏之处,敬请讨论批评雅正。愿本文成为“引玉之砖”。

作者简介

王跃生,男,祖籍安徽无为。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新闻系。历任济南军区前卫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系统编辑、记者、主任等职。崇敬并重点研究毛泽东思想、书法、诗词。出版的多部书籍报告文学等获得中央级奖项。投资并负责制片数部电影,其中电影故事片《海洋朋友》获得国家华表奖提名奖和奖金。毛体书法获得解放军报社主办的军队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兰亭四堂杯”书法大赛特等奖。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跃生毛蒋书法谁更高我为何痴迷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