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步需要知识的传播,而知识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包括前人写书后人读、前辈对晚辈的口传心授、欧洲的基督教会学校以及我们古代的私塾等等。可是任何一种方式在传播进步思想、讲授学以致用、探讨人类文明方面,都无法与大学的作用相媲美。那么大学这种机构是怎么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对社会进步最关键的推动作用又是什么呢?
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而漫长的中世纪,之所以说它黑暗,主要就是指中世纪的知识领域是处于垄断状态的。这种垄断不是指只有贵族才能学习,而是指教育垄断在教会手中。当时的欧洲人,识字的基本都是教士,不用说普通百姓,就算是贵族不识字也很常见。
在当时一切事物皆为上帝服务的大背景下,学校只能诞生在修道院里,也就是教会在侍奉上帝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知识传授给修道者。这种学校一般是教七门课程,当时被称为“七艺”,分别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前三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语文,算术和几何是数学,至于音乐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那些音乐家的作品,而主要是教会礼拜音乐。至于天文课,核心就是所谓“地心说”,那时还没有环球航行,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谓地心说也不是指地球是宇宙中心,而是指教会理念中“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因此我们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12世纪初的时候,由于城市的兴起,任何人和任何思想都可能涌入,而教会虽与封建贵族相互依靠,但从不限制任何信徒接受教会教育,相反保护弱者一直是教会所倡导的。于是在这些大城市的教堂里,教会办起了一些专门教授世俗知识的学校,虽然神学依然是核心课程,但加入了世俗知识,学校的性质也就变了。
当进入这种学校学习的平民、商人甚至贵族子弟越来越多时,就像手工业者们会成立自己本行业的行会一样,学生和老师们也成立了行会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大学一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师生共同体或者师生行会。起初大学就是以这种行业团体的模式,由大家共同选出会长,再由会长组织安排各学科的教学,当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超出了教堂的办学范围之后,行会的办学场所完全成了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教会学校演变成为了大学,会长演变为后来的校长。
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诞生在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这所大学由原来的波伦那罗马法学校演变而来,法律学科底子深厚,这所大学的民法和教会法,在当时不重视学术的欧洲,算是全欧最高学术荣誉了。到12世纪初的时候,法国的巴黎大学诞生了,它是由原来的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所系统性大学,它开创了很多现代大学的系统建设模式。比如巴黎大学开始划分学院,下设有艺术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四个学院,还开始分学位。就读巴黎大学需要先读艺术学院,为期四年半到六年左右,读完颁发学士学位。得到这个艺术学院的学士学位之后,才有资格去报名学习后面三个学院,后三个都分别设立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这么看来,今天的大学基本上沿袭了巴黎大学所开创的系统建设体系,只不过不再需要艺术“打底子”而已。
虽然有几种选择,但是神学和法学依然是当时全欧最热门的专业,原因不仅仅是“好就业”,而是其他学科由于中世纪的特色原因而很难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所谓的这个特色原因是指:日耳曼人当初灭亡罗马就好似我们这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一样,往往会学习和接受先进方的文化,但由于当初罗马帝国的文明成果过于集中在亚平宁半岛,也就是今天的意大利地区,而替代罗马帝国的法兰克帝国成长于高卢地区,在罗马时期高卢地区就属于“蛮荒之地”并没有积累下多么深厚的文明成果,因此法兰克帝国只是学习和皈依了罗马教会,却没能全盘接收罗马文明,这也促使了黑暗中世纪的来临。一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书籍早已流失,后来诞生的这几个大学很难建立起相关学科。
但有幸的是,东边的阿拉伯帝国在君士坦丁收集了不少古代文明的著作,这里恰恰是当初东罗马帝国的首都。随着双方的贸易往来,以及基督徒前往耶稣撒冷朝圣的过程中,许多古希腊、古罗马典籍得以重新回到欧洲。于是一些大学开始讲授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阿基米德的数学和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知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洲自从罗马灭亡之后,科学知识方面便基本停止了,可以说中世纪“除了神学再无学术”,当大学诞生时,依然要回到罗马帝国文明这个原点上从头开始。
到12世纪末的时候,英国诞生了牛津大学,13世纪初,又诞生了剑桥大学。德国大学起步最晚,直到14世纪才出现了第一所大学——海德堡大学。到15世纪的时候,全欧洲总共形成了70多所大学,其中意大利20所、法国18所、德国16所、西班牙13所、英国5所。
当时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我们现在这样,教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听、做笔记。这批最早的大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靠——辩论,就是任何学生可以提出一个任意的问题,之后教师与学生展开辩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迸发出知识和推理的火花,最后由教师决定某一个论点是否成立。这一教学模式让当时的大学形成了思辨和推理的浓厚风气。
由于中世纪时期教会的势力盖过了世俗势力,整个欧洲虽然有许多国家和许多国君,但这些国君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和认可才算通过了“合法程序”,因此可以把中世纪的欧洲看成是由教会主导的统一整体,也就是所谓的——基督教世界。这种分裂又有共同信仰的状态,使任意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在任意一个基督教国家的大学学习,使得大学具备了国际性特点。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最早的这批大学在管理上是完全自治的,一般分为两种自治模式,以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大学,一般采用的是“学生自治”,就是由学生来决定聘请谁来做教授、一个学期多长时间以及一个学期收多少学费等等;而以法国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北部大学,一般采用“先生大学”模式,就是由教师来管理和主导学校。这种完全自治还体现在不受大学所在地领主的管理、不受当地城市司法的约束、师生不服兵役且不纳税。这一切让欧洲萌发出了自由思想,奠定了后来大学的治学基础。
大学的诞生让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重新回到欧洲人的视线当中,不仅点燃了欧洲人的智慧之灯,还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我将其比喻为:如果文艺复兴是推倒黑暗中世纪的那个巨人的话,那么大学就是那个砸开门锁、放出巨人的人。随着中世纪封建等级制度壁垒的动摇,大学成为了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而这一系列运动带领欧洲迈出中世纪,走向了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