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红烛”,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写照。“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诠释着陕西师大人的家国情怀。建校76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与民族命运起伏共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牢记师范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用理想、信念和情怀,扛起了西部教育大旗。学校近70%的毕业生服务在西部基础教育一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成为支撑西部基础教育当之无愧的脊梁。
11月26日,新华社以“从沙场到育人讲台——志愿军老战士坚守初心播撒‘红色种子’”为题,报道了我校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老同志杨清源的先进事迹。
全文如下:
从沙场到育人讲台
——志愿军老战士坚守初心播撒“红色种子”
新华社记者李浩
↑11月24日,杨清源在家中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学画板。
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雁塔小学等学校门前,常会出现一位身着绿色军装的老人。他鹤发松姿,精神矍铄,怀揣厚厚一沓自制传单,发给学生和家长。传单内容均为好人好事剪报,背后附有宣传正能量的小诗。偶有路人相问,一旁的家长会回答,“这就是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清源老师啊!”
提到杨老师,大家往往提到对他的多个称谓:志愿军老战士、老党员、青少年的“老朋友”……
杨清源是陕西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他的一生与民族历史紧紧相依。日本侵略者多年的轰炸,给古城西安留下千疮百孔,在童年的杨清源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年,杨清源参军,年初随部队入朝作战,并荣获三等功。
11月24日,杨清源在家中展示用于教学的木制大刀。
年,杨清源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武汉、南京两所军事院校任政治教员。年转业至陕西师范大学,任马列教研部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从事中国革命史、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后又任陕师大民族预科部主任。
从保家卫国的沙场到三尺讲台,杨清源的满腔热情未淡更浓。
年,杨清源不愿退休后过打麻将的日子。恰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于是他又走上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讲台。
剑已入鞘,锋芒犹在。从年退休至今,杨清源坚持为广大青少年、部队官兵、社区群众义务宣讲,并且送教上门。年,从报纸上得知西安洪庆山上有个栗沟村小学,教学条件差,他便主动与学校联系,为全校11名学生和2位老师宣讲。
9月26日,杨清源在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大学生进行宣讲。
从第一次报告开始,杨清源就给自己立下“四不”原则:不要课时费、不要纪念品、不要吃请、不要接送,而所得奖金也用于奉献社会、奉献学校。
为了增强宣讲效果,杨清源多次向陕师大教育学院的教授们请教,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宣讲方式。为吸引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专门请人做了木制大刀。课堂上,他常常挥舞着木刀教孩子们唱《大刀进行曲》。在讲到红军四渡赤水时,熟练绘制作战图的他,会拿出提前画好的地图,一个个红箭头、蓝箭头将同学们带进紧张的战局之中。
在没有PPT课件的年代,杨清源通过制作画板、图片等方式,达到了形象化和图文并茂的效果。走进杨清源的书房,地上、桌上、书柜上堆满了他制作的讲课道具。
近年来,杨清源又摸索出一套“三结合”的讲课模式,自己作为主讲人,会提前写好辅讲材料,先授予辅讲老师,以便讲座现场穿插配合,再选一名学生在结束时谈心得。杨清源犹如一位交响乐指挥,将宣讲现场气氛调动得很是热烈。
截至目前,杨清源先后为所学校和单位做报告多场,直接听众近20万人次,两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0次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1月24日,杨清源在家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杨清源是“五老”发挥余热的缩影。目前,陕西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达到2.3万余个,已成立余个“五老”宣讲团,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爱心人士超过21万人,他们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爱保护困境和特殊儿童、基层社会治理以及优良家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能多活一天就多讲一天,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杨清源希望自己的夕阳之光能在青少年身上多留一些,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自己的报告来了解革命历史,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相关阅读:
征稿啦
在您的身边
一定有践行“西部红烛精神”的好老师
欢迎向我们推荐!
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私信均可
投稿邮箱:weshare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