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数学问题。”近日,上外云间中学高一(5)班的一堂数学课上,语文、英语、思政、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都来听课了。当堂授课教师是学校特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陈玉琨。据悉,早在建校之初,该校便确定了以学术性研究型中学建设引领学生成长的发展目标,并设立了“陈玉琨教授上外云间专家顾问室”。
“求方程x2+y2=,x2+y2=的整数解……”上课伊始,陈玉琨教授先抛出了几道“热身题”。几秒钟后,有同学得出了答案,还有同学在奋笔疾书。陈玉琨教授引用数学家欧拉的名言“数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实验的学科”,来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学会归纳,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看到部分反应较慢的同学面露懊恼之色,他笑着安慰道:“你们已经很厉害了,这几道题目都是从数学竞赛试题中选取的。”
除了“数字风暴”,这堂课上,学生们还到“趣味数学探究馆”逛了一圈。“假如你是一名快递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跑完5个相邻的小区?”“证明摸墙法是否能走出所有的迷宫?”……面对这些集生活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题目,学生们兴趣浓厚,听课教师也纷纷加入讨论。
下课铃响起,好几名同学还跑上讲台跟陈玉琨教授探讨解题思路。高一(5)班学生顾乙埕说:“数学学科学的是思维方式,理解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逻辑,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丁乐媚、王赛花两名数学教师表示,课堂是教师培养学术性人才的主阵地,打造“理趣课堂”是学校提出的新主张,“作为数学教师,更要用知识的结构与逻辑,认知的理论与方法,让课堂有理有趣、循理得趣、理趣辉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研探索的雅趣,感悟学深悟透的妙趣”。
上外云间中学党委书记杨敏也是听课队伍中的一员。她坦言,虽然好几道题目有些“费脑子”,但也进一步理解了思维方式学习的重要性。她想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不懂理论思维,无法在理论思维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无法承担这一重任。”杨敏说,这是陈玉琨教授此前给学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时所言。
“高中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一般意义上讲,它只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创造知识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学术性研究型高中将颠覆这一理念,把培养高中生科学创造与实践能力、为学术性研究型人才奠基作为己任。”陈玉琨教授欣喜地说,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为此而努力,上外云间中学便是其中之一。
“懂科学,更懂科学发展的方向;懂历史,更懂思维之道;懂世界,更懂世界变化之要。”上外云间中学校长宣沫介绍,为了培养出善思考、爱发明、会创造,能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学生,学校从价值取向建设、文化建设、学术性高中的培养目标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发力,架构了扎实高效的基础课、持续迭代的拓展课、注重发展的探究课、寓教于乐的活动课。此外,还成立了以创新为发展路径的“云间书院”,设立了专家顾问室、名师工作室,并定期举办以“学术阅读-学术思考-学术表达-学术讨论-学术阅读”为实施路径的教育论坛。
文字、图片:王梅
编辑:周正豪丁艺婕沈莉娜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