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问题应用与易错
TUhjnbcbe - 2025/1/9 22:08:00
#秋日生活创作季#

我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米与厘米之间换算进率:1米=厘米

米与厘米物的参照:手指宽约1厘米,讲台高约1米。

01

1、测量较长较大物时用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时用厘米作单位,同时还需要注意单位前面的数据大小,如某小朋友的身高1米,用米作单位时写成1米,用厘米作单位时则写成厘米。

2、参考长度单位参照物,结合生活常识正确选择。如图1两层门冰箱,同一个成人身高差不多,肯定比讲台高,故估计与实际都选比1米高。

4、只有人身高加上竹竿的高比树高时,才能利用竹竿碰到风筝。符合这一条件的竹竿是3米,则3米+1米12厘米=4米12厘米,比4米长。

5、钉起来的长木条长度=两条木条的长度-重叠部分长度=9+9-2=16厘米。

02

2、通过单位换算可知1米=厘米,故两者一样长。

3、先通过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进率将8米换算成厘米(因为只有一个米单位),再比较数的大小,并按从长到短(即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注意,在排序时,8米只能写8米,不能写厘米。

4、画线段前,先列算式计算或理待画线段的长度,再在靠左边位置点一个起始端点,然后将直尺的刻度0对准起始端点,再从直尺中找出与线段长对应的刻度,并点上点,再用直线将两点相连,这样线段就画好了。

03

量线段时,建议将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起始端,再将直尺的边沿着直线平铺,线段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条线段的长就是多少。末端刻度-起始端刻度=物长,当起始端刻度为0时,末端刻度数即物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问题应用与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