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teacher’day
您辛苦了!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
三尺讲台,一生追求
默默游走于岁月的老师
成为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
让我们一起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
您辛苦了!
▼
沙画《老师,您辛苦了!》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陈青松:海岛教育的“灯塔”
▼
从18岁站上三尺讲台以来,陈青松已连续辗转了5所海岛学校,从一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者。今年40岁的他,已经做了整整22年的海岛教师。他说,从未想过要离开这片土地,海岛学校是他成长的沃土。
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陈青松,分配到鹤浦镇吉港小学执教语文,18岁的他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当时,学校教学水平薄弱,师资紧缺,陈青松在执教语文的同时,还要执教体育和音乐。刚刚毕业的陈青松,还未褪去“书生气”,看起来仍有几分学生样儿。家长嘴里时不时会冒出一句“这位老师像小句头(意思是年纪轻)”。陈青松感觉到家长的“调侃”里带着一丝质疑,不服输的他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教出模样来。他请教学校的老教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经过一番努力,他执教的毕业班成绩居然冲到了全镇前列,使原本这所“默默无闻”的偏远学校在当地有了响亮的名声,家长们又惊又喜。从此以后,没有家长再叫陈青松“小句头”了。
第二年,陈青松调到了镇上的南六小学,年南六小学撤并,老校长特意把他带到了四都小学。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和其他乡镇的联合教学活动,陈青松等一批年轻教师积极参与,为了上好课,大家私下一堂课至少都要“磨”上七八遍。陈青松坦言:“在四都小学执教期间,是我专业成长最快的时期。”
后来由于学校撤并等多种原因,陈青松又先后调到了高塘学校、鹤浦小学等海岛学校。年,他再次调回四都小学,这一次,他从一线教师成了鹤浦小学的副校长、四都小学校长。那时很多家长担心他任校长后不再教学了,于是找到陈青松希望他能继续执教。陈青松承诺“我一定教书到底”。年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学生被家长送往外地读书,好的师资也流往外地,四都小学的生源从名减少到了40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带领教师们尽心尽责地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陈青松回忆道。
年,陈青松成为鹤浦小学的校长。当时该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年轻教师占了70%。他们缺乏教学经验,业务能力薄弱。看到年轻教师求上进却苦于无人引领,陈青松急在心里。他四处寻找资源,邀请名师结对,并请县教育局教研员在学校蹲点指导。他还和班子成员一起帮助年轻教师确定发展规划,助推教师成长。现在,学校已经有7名教师成长为县教坛新秀。
这几年,有些教师能力强了,想离开学校,陈青松从不强留。他觉得,创造条件帮助每位年轻教师成长是他的责任,但他们也需要更大的平台来锻炼。从内心讲,陈青松也希望他们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陈青松自己却选择了坚守海岛,他说:“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海岛教师能够在这里获得成长,我愿做他们的引路人和同行者。”
谢振华:扎根海岛的“教育追梦人”
▼
在今年3月28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两次为一位海岛学校校长鼓掌、点赞。他就是我县高塘学校校长谢振华。
“年至今,我在这里度过了24个年头,妻子陪我住了18年寝室,女儿让寝室充满了13年的欢笑,有18个大年夜,我待在这里。”谢振华深情讲述。
作为全市最南端的海岛学校,高塘学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海岛学校留人难。”谢振华说,“每次有学校老师递交调动申请,作为校长,心真会痛。”
曾经,为了挽留一位辞职的新教师,谢振华驾车追赶,路上车子还被追尾,请吃饭、拉家常,最后还是没有留住。
每当有老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谢振华都非常伤感。“我也曾萌生退意,甚至想过辞职。”谢振华说,“但是,有太多的不舍。那封辞职信还留着。”
为留住老师,谢振华绞尽脑汁,争取政府培养基金,争取职称评审支持,分享爱和责任的故事……
培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包容奉献的社会人;培养能自主学习的求知者;培养能力超强,善于创新的探索者;培养气质不凡,独具魅力的新时代领航者,这是谢振华提出的学校育人目标。有人质疑,海岛学校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外部资源缺乏,为何把目标定得这么高大上?他说:“小草也应该有大树的情怀!有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搭建平台。带领教师们开辟近7亩的“学农教育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学会勤劳;开设“渔民画”课程,引导学生利用随处可见的鹅卵石、沙子作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组建了足球队、跆拳道、文学社、民俗乐团等20余个学生社团,让海岛的孩子也拥有了城区孩子一样的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他还动用各种“关系”邀请科学家、大学教授来校开设讲座,开拓海岛孩子们的视野。他抛开了成绩唯一的评价标准,开创了“海岛好少年”多元评价模式。他竭尽所能,让孩子们保持学习兴趣,探索学习方法;竭尽所能,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快乐,体验自信的人生;竭尽所能,让孩子们求真、求善、求美。
他常说:“当老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那就是拥有孩子,见证那么多孩子的成长。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这就是乡村教师的幸福。”年,谢振华作为宁波市唯一入围人选成功获评“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9万元奖金,他拿出8万元成立了一个小基金,专门用来奖励海岛贫困学生,春节前为孩子们送上元至元的红包,让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新年里穿上新衣服,新学期用上新书包。
“若有光芒,必有远方。”如今,近百位老师与谢振华一起扎根海岛,为海岛孩子们送去了爱、温暖和智慧。高塘学校中考成绩连续6年名列全县农村学校前列。
张爱萍: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
教育是什么,亚米契斯诠释教育是爱,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生活,而丹城第二中学校长张爱萍更喜欢秦文君诗一般的描绘:“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
年8月,张爱萍满怀豪情也带着无限的憧憬,踏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25年来,她把全部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了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作为一个真诚的教育思考者,一个执着的教育实践人,张爱萍致力于教育改革,致力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温暖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届届莘莘学子从梧桐树下走向更为广远的天地,校园梧桐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是“二中”记忆的一种表述方式。如今,它已成为了丹城二中的一种文化图腾。“校园梧桐所折射出来的坚守、清廉、儒雅和智慧等文化,浸润着每一个丹二中人。”张爱萍说。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育人,张爱萍和同事们努力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及自由成长的精神家园。多年来,丹城二中高举大纛走在了教学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以“心儒雅、品自芳”为德育目标,弘扬儒雅之风,建设儒雅校园,培养儒雅少年,成就儒雅教师;创建“智慧校园”,率先尝试通过智通云网络平台,以电子书包作为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
八年守护,儒雅教育让每一颗心灵都充满成长的正能量,智慧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