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学校春季延迟开学,一些地方周末补课,延迟放假。整整一个学期,给师生们的感觉就是没有休息天,实在太累。
好在终于放暑假了,师生们又进入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
但是对于好些孩子而言,放假,意味着学习读书仅仅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我家邻居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放假前,学校老师就布置好了各自科目的假期作业,数量并不是很少。小女孩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上辅导班,补语文,补数学,补英语。此外,家长还给孩子报了播音主持人班、舞蹈班、钢琴班。一句话,孩子的暑假,并不比在学校里轻松,相反,要比在学校里更加忙碌。
这个小女孩,成绩很优秀,我曾经和她的家长交流过,这么优秀的孩子,不补文化课是完全可以的。可是这位家长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的话,那不是要落后于人家了吗。
还有这样的孩子,成绩本来就差,假期里也不消停,门门都要补。既然补课了,那么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吧。可是家长却说效果不大。既然效果不大那为什么还要补课呢?家长的理由是不补课孩子的成绩会更差。
这就是当下一些家长的看法,孩子的文化课,必须补。成绩好的要补,成绩差的也要补。家长掏了钱,给孩子补了课,才会放心,才会安心。人家在补课,我们必须补,至于真正的效果如何,倒是次要的。如果不补课,一些家长就会焦虑。
其实作为教师,我并不赞成假期玩着命地给孩子补课。
理由如下:
第一、孩子需要休息休整。
孩子正值生长的关键时期,长期的脑力疲劳有损他们的成长,因此,放寒暑假,给了孩子体力上的休整时间。
只有一线的教师才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整天玩命地题海作战,孩子们士气低迷,精神萎靡,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第二、气候的原因。
国家规定每年最为寒冷的时候放寒假,最热的时候放暑假,是很有道理的。
顺天应道,自然规律。对抗自然,虽然精神可嘉,但是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
比如今年有的地方除了周末补课之外,延迟到7月底放假。结果呢,赤日炎炎似火烧,师生们在没有空调电扇的教室里汗流浃背,昏昏欲睡,哪里有精神集中精力来学习呢。虽然我们提倡“头悬梁锥刺股”的拼命精神,但是坐在空调房里可能体会不到普通教室里的情形和学习效果。
第三、孩子的成长绝非只有成绩。
书本上的知识毕竟好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更多的更重要的知识来源于社会和大自然。而且死的知识转化不成孩子的素质素养、生存能力。孩子们在学校里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习生活。完全可以利用假期,让孩子们多多接触社会,多多接近大自然,多多参与社会和生活实践,多多丰富他们的阅历,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生存和把握社会的能力。
假期又来了,孩子到底该补哪门课呢?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