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的首次确定10月22日为“传统医药日”至今刚好是第30个年头,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传统医药学在世界各国开枝散叶,掀起了一阵阵学习传统中医药的热潮。
在亚洲,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国把传统医药列入了各国的重要医疗体系;在美洲,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非常流行,甚至泳坛名将菲尔普斯也曾在赛奥运场上“秀”出了独特的“纹身”;在欧洲,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教育机构均设立了中医药相关学科。
尤其在年,屠呦呦凭借着传统医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轰动了全世界,展现出传统中医药的神奇的魅力。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传统中医药*策各项利好,传统中医药学为更多人所闻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中医养生方式愈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实现“健康中国”最强有力的保障。
在“世界传统医药日”来临之际,恰逢霜降时节,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秋燥仍未消散的霜降,药膳调理中心根据二十四节气养生原则和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大家推出霜降时节的养生保健方案。
一、药膳调理
.10.22
1、益气固表汤
材料:*参10克,*芪10克,浮小麦10克,红枣3枚,瘦肉克。
制法:将药材洗净置入锅中,加清水浸泡,猪肉焯水后放入锅中与药一起炖煮,加入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适合秋冬季节易出虚汗、手脚凉潮的人群服用。
2、百合莲子银耳羹
材料:干百合克,干莲子50克,银耳50克,枸杞子10克。
制法:将百合、莲子洗净,加清水浸泡。银耳用清水泡开后,冲洗干净,切成小块。将百合、莲子、银耳、枸杞子置入清水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煮2小时左右,最后加入少许冰糖调味。
功效:滋阴润肺,补益肝肾,适合秋冬季节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干咳少痰的人群服用。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3、山药芡实粥
材料:山药30克,芡实15克,大米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切成小块,芡实洗净,放入清水锅中,将大米洗净加入其中,煮作粥食。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适合平素食生冷易腹泻、脾胃虚寒的人群服用。
二、起居方面
.10.22
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气候较为干燥,因此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可通过电暖器或加湿器,以身体舒适的感觉为基准进行调节。
日常活动宜在宽敞的空间中进行,不仅便于伸展肢体,还能使人心情开阔,可选择性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慢跑、体操、八段锦、太极拳等,但不宜大汗淋漓,运动结束后需注意保暖。秋天是收敛阳气的时节,宜延长睡眠时间,保证充分的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三、饮食方面
.10.22
闽南地区有句俗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中医认为霜降时节仍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银耳、枇杷等。
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少吃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等,以免内伤脾胃引发疾病。
好消息!
为回馈广大中医药粉丝的支持,在“传统医药日”这一天,市一院药膳调理中心还为大家免费送出《养生药膳自己开》和《客家中草药图鉴及民间验方》两本药膳养生保健专著,每种20本,先到先到,领完即止,让大家能从传统中医药中受益。
具体领取方法:1.直接扫码。2.填写自己的姓名、号码。当页面显示“提交成功”,恭喜您,说明您已抢到书籍!请于年12月1日前在正常工作日上班时间前来市一院药膳调理中心领取书籍,详情可-
养生药膳自己开
扫码领取,送完即止
《养生药膳自己开》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医药书籍,全书分为“望闻问切辨体质”“常见疾病的药膳方”“各种体质养生保健方案”等三个篇章,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融为一体。
长期以来,许多人很关心饮食中的“色、香、味”,然而人有男女之别、高矮胖瘦之差,体质也有寒热之分,不能只凭自身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应该先了解自身的体质,知晓自己该吃的,更应该知晓不该吃的。《养生药膳自己开》一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以防治各种常见病为中心,遵循食疗为主的主要方法,结构上模拟医生看病的过程,从自我辨识体质到自我开膳方,从自我康复到成为“自己的医生”,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让不懂中医的普通市民也能掌握中医养生辨识体质、用膳治病的方法,体验中医膳食养生的健康理念,进而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身体保健中去。
客家中草药图鉴及民间验方
扫码领取,送完即止
本书结合编者多年来亲自到野外采药的丰富经验,从客家中草药库中甄选了余种(首批种,时间仓促,其他89种经甄选、系统性功效研究、验证后陆续出版)最常见、最实用、最有代表性的天然中草药对其学名、别名、形态、性味、采制、功效、主治、宜忌等作了详细阐述。全书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表述简明清晰,既有客家传统医学、药学内涵,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是客家百姓千百年来医药智慧的结晶,也是一本权威、准确、可靠、新颖及实用的中草药预防保健类工具书,可供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植物学等专业本专科及硕博士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也可供医药领域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一般家庭成员、患者和中医药爱好者等参考使用。
审稿
陈文滨
文
张越旻,郑建华
图片|创客贴
编辑|郑海燕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