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
很多人走亲访友,吃喝玩乐,
跟生活相关的各行业都跟着红火起来。
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增多了。
年我市工商部门
共受理广告类投诉起,
调解争议金额22.4万余元,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1万余元。
为此,南阳市工商局
指挥中心发布消费警示,
提醒广大消费者节日期间谨慎消费,
过一个幸福新年。
擦亮慧眼,甄别真假保健品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行业成了老年人消费的“重灾区”。工商部门提醒: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千万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专家医生。老医院就诊,切忌有病乱投医,“专家义诊”不上当。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但不能代替药品,更不能宣传有疾病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的商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大肆宣传保健食品的功效,老年人看到后就会把保健品当药品高价买来。我市一名老年人告诉记者,市内有家门店,经常邀请老年人来听保健知识讲座,并借机推销保健品。工作人员还告诉听课的人,这些保健品疗效怎样好,很多老年人有病也不吃药了,不惜重金购买。接到报案后,工商所检查该门店营业手续齐全,未发现有夸大保健食品功效宣传,对经营者提出行*告诫,要求其在今后保健食品宣传销售过程中不得夸大保健食品功效。
提高警惕,不轻信“疗效”
有的不良商家为了让老年人购买药品、保健品和治疗仪器,还承诺先免费试吃、试用,并保证无效退款。面对熟人推销、商家赠送、免费体验、半价促销等宣传,一定要经得住诱惑,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遇到有疾病治疗、预防功能的食品和保健食品方面的虚假宣传时,可向相关职能部门举报。我市一名脑梗患者在一家火疗店花费元购买了保健品,食用后全身发麻。投诉人已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消费者不要轻易参加免费保健讲座和免费体验活动,远离“会销”。有些不良商家以所谓的“专家讲座”、“名医义诊”、科技产品、患者现身说法、免费体检、庆典让利等方式,给前来听课的人集体洗脑,使大家产生强烈购买欲。有的还会请一些“托儿”现身说法,夸大宣传,专门欺骗老年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为此,老年人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辨别虚假宣传。遇事多和身边的亲人、子女商量,不轻信、不盲从。
理性消费,提防促销“陷阱”广告
部分商家在节日期间抬高商品标价,然后打折促销,消费者以为得到实惠,其实价格与日常价格并无太大差异。还有一些无良商家借节日优惠之名,超低价处理积压或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并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设置虚假抽奖活动,号称可获得现金代用券,但抽奖后部分商家以各种理由不兑现,更有少数非法商家利用抽奖活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诈消费者,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在参加活动时应避免留下太多个人信息。春节期间外出游玩,一定不能贪便宜,要选择证照齐全、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对于保健品、保险公司组团游消费者更应谨慎。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李玉
通讯员魏民姜旭
编辑乔石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 —— —— ——
南阳报业传媒南阳报业官方号权威资讯早知道-邮箱:nyrbx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