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保健品骗局”层出不穷
让不少老年人屡陷其中
“保健品”诈骗往往抓住老年人
追求养生保健的心理
以赠送米、面等小礼品
及陪伴老人聊天解闷等方式
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
获取老年人信任
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诈骗
具体案例
年10月至11月期间,王某甲化名“王*”,冒充北京医院的医生,以“国际助老协会”的名义,租用电影院场地,通过发放小广告形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前期采用免费发放药品、小礼品等方式获取41位老年人信任。
年11月10日上午,王某甲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听课老人讲解“辅酶”的好处并夸大其功效,哄骗老年人拿元的诚意金购买药品“辅酶”后,便可成为“助老协会”会员,并承诺以后退还元。王某甲在听课群众中任命会长、副会长等人负责管理购买“辅酶”的所谓会员,期间共有殷某、赵某等41位老人购买“辅酶”,总金额共计17.1万元。
案发后,王某甲携款潜逃。经调查,所谓“辅酶”在其说明书中明确说明只是一般药品,并不具备王某甲所说的功效。
老年人请注意
以下这些保健品骗术
千万别相信!
骗术一
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首先通过发放小广告的形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后身体机能渐渐下降,犯罪分子正是抓住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吸引老年人参加其举办的免费健康知识讲座。
骗术二
免费发放物品获取信任
在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后,犯罪分子通过免费发放物品的形式一方面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持续稳定地维护“客户量”,老年人往往对免费物品没有“抵抗力”,就这样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骗术三
推销保健品,承诺退费
在获取老年人信任后,犯罪分子就以意向金、诚意金、入会费等形形色色的费用名目招揽老年人购买产品,并承诺费用后续会全部退还。老年人往往听信犯罪分子退还费用的言辞,将钱财交予犯罪分子。
面对该类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如何提高警惕?
不要轻信任何非专业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在参加讲座时,应注意核实相关人员的身份信息。
不要轻信他人的药品、保健品等能够产生其所述功效。涉及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遵从医嘱。
不要轻信缴纳的各种费用会予以退还的说辞。如果遇到需要缴纳费用的情况,应及时与家人沟通,听取家人意见。
如老年人已陷入犯罪分子设下的骗局,应注意保存相关票据、凭证和相关信息,同时可对犯罪分子进行拍照、录音、录像,以便日后维权使用。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张美荣
编辑: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