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增加。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本应定位为非医疗性质的机构,但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比较混乱,存在诸多管理盲区,亟待规范治理。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建议,针对该市场“乱象”,进一步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监管。
图说: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
“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主要存在几大问题。”他认为,首先是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证照不统一,开展的服务类别五花八门,只要不是明确提出“中医”“医疗”等字样,采用推拿、按摩、刮痧、养生、足浴、健康咨询等作为经营服务内容的均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注册许可之列。
其次,中医养生服务和中医诊疗行为界限模糊。中医有许多技术方法,虽然既可用于疾病治疗,也可用于养生保健,具有医疗与保健的双重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区分养生保健机构的行为是属于正规养生保健还是非法行医。
此外,*府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监管主体有两个:一是市场监管部门,二是卫生健康部门。两个部门之间往往缺少联合执法,并且卫生健康部门缺少专门的中医类执法人员。
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医养生保健市场、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丁光宏建议: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要持有统一证照,并且需要在卫生健康部门前置审批或备案。不妨将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场所管理条例》的管辖范围,卫生健康部门依据此条例为其办理卫生许可证,并将此机构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范围。
“同时,我建议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尽早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明确养生保健机构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哪些资质,明确养生保健与非法行医之间的区别。”还应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监管机制和能力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联合专项整治,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中医专业监管队伍,能精准判断养生保健机构是否存在非法行医的违法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建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协会,开展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由行业协会组织医学院校、医院等专业中医师资,系统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培训,经考核和人社部门认可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业人员准入条件。开展日常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行业协会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开展行业指导,并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行业监督和综合评估工作。
新民晚报记者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