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追寻最快乐的教学方法,在改变孩子精神面貌的同时,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她成立“爱洒山乡情暖校园”芳华志愿服队,以实际行动关爱山区孩子,点亮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心灯;
她凭着不服输的精神,担任*支部副书记、办公室主任的同时,毅然坚持在一线承担跨年级英语教学,且在学期期末监测中连续4年保持校内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她评价自己的一句话是:“舍弃繁华不后悔,扎根讲台爱公益,‘两师两者’当馈赠,荣誉鞭策奋前行。”
她叫宋艳华,今年37岁,是六枝特区第一小学教师。
舍弃繁华棋落六枝
年,宋艳华在繁华的深圳停留五年后,放弃了上万高薪的白领待遇,选择了教师之路。
从繁华深圳到山区六枝,从高薪白领到平凡教师,从国际客户到留守儿童,再从业务洽谈到精准扶贫……所有的这些确实有落差,但她却选择“教书育人”,把奉献“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毕生追求。
在工作中,她任劳任怨,无论是行*管理还是教育教学从不推诿。尽管有时压力很大,但她却从未懈怠和叫苦。课堂上,她用毕生所学放飞自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奔跑在阳光下,在乏味的yes和No中寻找乐趣;课下她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当她处理办公室日常业务尤其是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教师评优评先时,更是做到公正无私、服务大局,当好校长的参谋……
扎根讲台热心公益
年10月,在一次家访中,学生贫寒的家境深深地触动了她,这也让她萌动成立“爱洒山乡情暖校园”芳华志愿服务队的念头,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更多老师的支持。从此,在这条路上,身为*嫂的她虽然遇到过困难,但从未想过退缩。
年6月,边境形势紧张,丈夫随部队到边防前线,三个月杳无音信。她一边焦急等待,一边筹备去六枝特区新场乡乌柳小学送教送温暖。可在出发前,她却收到了前线寄来的遗书。在那种情况下她含泪依然坚持完成了送教活动。
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可无论再怎么艰难,她都没有停下脚步。她不断地上课、送教、送温暖以及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
当听说牛场乡的孩子们书包破旧的时候,她又联系爱心企业送去近万元物资;年,她带着爱心企业为大用一小及春晖民办幼儿园等6家学校送去近套衣服;年4月在特区扶贫局、教育局的帮助下,为大用一小更换了余套课桌椅。
在她的带领下,芳华志愿服务队筹集近30万元物资,走过10来个乡镇帮助近名学子,还为数千名孩子送去了优质课程。
“两师两者”充实人生
“两师两者”是对她最好的概括,因为她既是教师也是讲师。
课上她创新提出了“欢乐教学法”,力求让孩子跟得上、学得进;课下她当起了讲师,多次为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以及礼仪培训。此外,年9月受特区教育局教师工作中心邀请,为全区新教师做《礼悦人生》礼仪培训;同年11月16日,为六枝特区第三小学全体教师做《与礼同行》礼仪培训。
同时,她既是志愿者又是宣传者。年9月,她参加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解说,她用美丽的微笑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参会者,从此全区各类活动都有她解说忙碌的身影。爱好主持的她近年来主持全区大小活动、晚会以及各类竞赛余场。
作为宣传者她用手中的笔在各级媒体上宣传六枝感人事迹、教学片段及学校经验做法。她撰写的《志愿者我们再行动》等50余篇文稿在新华社、天眼新闻等媒体刊发。其中,《梦向凉都飞》在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我爱我家”征文中获优秀奖、《距离不再遥远》在省委宣传部与贵州日报联办的“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中入选;年11月,她撰写的《六枝特区首届心理情景剧开演啦》在新华社客户端发布,点击率达30.5万人次。
荣誉鞭策奋力前行
一路走来,积极上进、阳光向上的她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在教育教学上,她曾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关工委先进个人;年荣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录像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年6月,参加首届小学生心理健康优质课大赛分别荣获贵州省级二等奖、市和区一等奖。教学设计《我的情绪朋友》被全国基础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年参加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荣获全区一等奖、全市二等奖。
同时,她参加各级各类演讲、朗诵比赛均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年12月荣获全省第五届小城镇发展大会“优秀解说员”称号、年荣获“贵州省十佳宣讲员”称号、年6月荣获全省*委*研系统三项基本技能岗位练兵活动省级优秀奖和六盘水市二等奖、年12月荣获贵州省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员展示大赛优秀奖、年11月参加第三届“魏源杯”全国演讲大赛荣获金奖、年7月参加全区首届主持人大赛荣获教师组银奖。
此外,她在主讲专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荣誉,-年连续四年在特区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中担任主讲专家,做《点燃激情激励自我》励志演讲。同时,多次担任数学素养大赛、绘本故事讲述大赛及教师技能大赛评委等。
在教育这条路上,她立志以张桂梅为榜样,在三尺讲台上做一朵努力绽放的苔花,就像袁枚诗中说的那样: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琳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聂建云
编辑屠琪
编审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