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魏梦佳)他,致力于外语教材普及,为我国外语教材树标立本,主持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全国大学英语专业通用教材并研制《英语课程标准》,奠定了中国英语教材的基础;他,是“电视英语教学”第一人,开启大众英语教学新时代,影响了千万国人的英语学习;他,投身中国外语教育事业70载,为推动外语教育发展、促进英语教育普及贡献卓著……
他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外语教育家陈琳。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6岁的陈琳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以表彰其对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贡献。
图为陈琳9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中国外语教育的开拓者
“伟人的生平使我们想起,我们能使自己的一生变得高尚。当我们辞别人间,能把足迹留在时间的流沙上。”在北京海淀区的住所里,满头华发、精神矍铄的陈琳中气十足地用英语朗诵起他喜爱的诗歌。
热爱英语、一辈子教英语、用英语,是这位师者“留下足迹”的方式。从1950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校(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至今,他将一生都献给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
在70年的外语教育生涯中,陈琳一直致力于英语教材的编写普及。1956年,他受教育部委托,牵头编写新中国第一部全国大学英语专业通用英语教材《大学英语》。
上世纪60年代,在有关外语教育应实施“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方针的指示下,陈琳主持供全国使用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式教材编撰工作,涉及英、俄、德、法、西、阿拉伯6个语种。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他再次主持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这是我国第一套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初高“一条龙”英语教材。
“我是一辈子都搞‘一条龙’。”陈琳说,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师培训还是教材编写,他一直致力于从学前到大学的外语教育。最近几年,他还在负责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修订工作。
另一项让他颇感自豪的工作,则是成为“电视英语教学第一人”。1978年,我国首开《广播电视英语课程》,以推动大众英语普及。教育部指定陈琳担任中央电视台这档节目的主讲人,先后讲授5年时间。
“那时我是自编、自演、自唱地教观众说英语,要编各种生活小故事,还唱读一些英文歌曲和诗歌。”陈琳朗声唱起当年他教的第一首英文歌《国际歌》。为增加节目效果,他还套上假发套扮成外国友人,甚至和搭档穿上泳装,假装在海边用英语攀谈。
节目一播出,很快在全国掀起全民英语学习的高潮,陈琳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当时,课程教材的销售量仅在北京地区就达1500万套。
“3UP”教授的小课堂和大课堂
陈琳有个外号:“ThreeUPProfessor”(“3UP”教授)。因为他上课始终坚持“3UP”:第一,无论何时,年纪多大,上课一定要站着,即“StandUp”,以表对学生尊重;第二,上课要有激情,声音要大,即“SpeakUp”;第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讲课,绝不拖堂,即“ShutUp”。
“他确实是个很精彩的老师,富有创新精神。”80岁的北外英语学院退休教授张耘说,陈琳总是充满激情,90多岁站在讲台上还是容光焕发。“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责任和热爱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让我觉得,当老师是件特美好的事。”
课讲得好、课堂互动多、气氛活跃,是师生们对陈琳授课的印象。陈琳的学生、英语学院青年教师李今朝记得,老师讲课总能寓教于乐,用角色扮演、唱歌等方式活跃课堂,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在人们可能觉得这习以为常,但在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人还是哑巴英语、书本英语,都是抠语法、背单词,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但陈老师是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引导其掌握‘听说读看写’多种技能。”李今朝介绍。
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充满“烟火气”,让李今朝感到“很开眼”,突然有种“开窍”的感觉,“我第一次觉得原来语言可以这么活生生的,他对我之后的教学影响很深。”
“他经常说,外语一定要学以致用,学校的小课堂要和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希望能提高市民的外语水平。”陈琳的好友柯马凯说。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组委外语顾问,在8年时间里,陈琳成为北京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之一,大到翻译申办奥运的文件,小到翻译奥运各种标语口号,他都参与其中。同时,他还担任“北京市民学外语工程专家顾问团”团长,带团完成了首都公共场所标识、**机关和职务名称、“中华菜谱”等文件英译的纠错和规范工作,编印出版3套规范性文件,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贡献。
“下辈子还要做英语老师”
虽近百岁,但陈琳仍步履稳健、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修订教材、写书写文章、开展教学培训,他说自己“闲不下来”,“我的人生哲学很简单,活着就要工作。”在朋友、同事眼中,陈琳特别好学、兴趣广泛、精力旺盛,好像“永远都在探险”,在学生眼中,陈琳亲切随和,亦师亦友,“只要认准是对的事就去做,从没什么架子。”
李今朝说,陈老师对年轻教师特别照顾,读博、教书、出书等,甚至家里境况,他都要关心,还为她和其他教师争取到了出国进修的机会。
因为有腰伤,很长一段时间,陈琳疼痛难忍,腰直不起来,为此他先后做了3次大手术。2012年最近一次手术,他已90岁高龄,但仍坚持要做,声称“不能成为废人”。手术前,他还立下“遗嘱”,将身体器官全部捐献以作教学研究之用。
在这份“遗嘱”中,他写道:“我70年教学生涯,上课时和讲座中从来都是站立着。我愿意我的遗骨永远站立着,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陈琳说,现在,他的目标是做一名“百岁教书匠”。“我做了一辈子老师,要是真有下辈子,还想当一个英语老师。”老人感慨道,“我觉得教书育人,使学生成长为对人民有益的人,这是最崇高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