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大附中换校长不鸡娃的素质教育终将要败
TUhjnbcbe - 2023/4/6 22:24:00

上周,海淀妈妈圈里都在转北大附中换校长的消息,新校长马玉国是从北大空降的,高分子化学教授,70后。

有意思的是,新校长一上任就表示,未来要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待,增加早读,减少艺术、体育……”

哈哈哈,连北大附中都要抓成绩了,海淀妈妈忍不住要笑。全中国最素质教育的中学,最博雅的象牙塔如今也要向分数低头了?

北大附中一直神秘又富有争议,在海淀六小强中它是绝对的异类,论逼格是巅峰,教学模式各种精英先锋实验,进了北大附中孩子们等于进了小北大。

但是论升学、高考成绩它是小强中的垫底。

(年北京各中学清北录取人数)

就这还是因为有老母亲给拼命兜底。许多孩子白天在学校上瓦尔登湖研讨课,在书院热烈讨论六一要不要来个双马尾节,晚上却在课外班的格子间里疯狂刷题。

如果没有学校南门对面的某思,根本保不住这个勉强能看的成绩。

甚至有家长认为,前校长之所以下课,就是因为双减把机构的学科培训给减掉了,再不换校长,成绩必将惨不忍睹。

所以务实的海淀家长,对北大附中的态度都是:你们的素质教育搞得好啊,高级啊,我娃还是选应试吧。

海淀小升初的家长都知道,北大附是小强中撕票率最高的,牛娃的备胎校,中等娃的捡漏校。朵妈认识一个北大老师,他从娃一年级起就定下目标,要送到加工能力超强的清华附去。

家长嘛,都是过来人,心里明白的很,素质教育招人喜欢,但是不能打,中看不中用。不考试还行,但凡有考试哪儿干的过应试教育呢。

01

去年五月网上有一个视频《我在北大附中的一天》,突然火了,大家还记得吗。朵妈写过这个热点,《北大附中上热搜,如果我娃上不了名校怎么办?》。

视频里,北大附中的学生真的自由又有个性。

他们不穿校服,因为太丑了。

不用早读,不学高中统一教材,各种学术研究型的选修课令人折服:论语、中国古代文化史、说文解字、百年孤独、性别研究、博物课、电影课、击剑课……

午休时,同学们在时尚的休息室和活动室里喝奶茶,放学后还有戏剧社活动,篮球比赛,乐团排练……

对了,学校里恋爱自由,随处可见拉着手的小情侣。

年的迎新晚会,教导主任拿着话筒在台上说,我不反对大家谈恋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度过漫长的人生不容易,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

一时间,饱受寒窗之苦的网友们被凡到了,内心受到了伤害。实际上,这个视频只是揭开了北大附中的一角,真实的北大附中只有更加高端大气。

学校处处洋溢着自由的气息和浓浓的学术氛围。

校园设计参考了京城顶级国际学校德威,打破围墙,采用通透的游廊,打造出充满个性,开放的,互动式的教学环境。

教室也不设讲台,桌椅也没有方向,学生可以朝前、朝窗、朝墙,甚至背向老师。在这里老师不是权威的化身,而是平等交流的良师宜友。

管理上也很自由,没有班主任,学生完全自治。

像霍格沃茨一样,所以有学生分属九个书院。每个书院有一间活动室,活动室由学生自己设计装修,这里就是学生的议事会。

每周三在活动室开议事会,书院的内部大小事务均由学生自主管理。老师不能干涉,老师甚至都无权进入学生活动室。

这种模式小资家长喜欢,开明活泼尊重个体有发展空间。但实际结果见仁见智,有的往届毕业生认为参与书院自治,让她在高中阶段就培养出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还有的学生说进入大学后更关心公共事务,更有参与感。

不过能积极参与的始终是少数,开会时玩游戏、写作业的情况很常见。

朵妈觉得这是开放式教育很容易导致的结果。现在小学里也经常搞小组讨论,或小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式的学习。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次积极发言,或者积极完成作业的总是那么一两个孩子。还有不少孩子就在里面混,最后没做什么也完成任务了。

久而久之,就是一小部分有兴趣的孩子得到了锻炼,而相当数量的娃却学会了偷懒,啥也没学到,还不如给他布置点死作业呢。

理论上讲开放式的学习更促进交流,更能激发创造力,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因人而异。

最有北大附特色的还是教学,有水平有个性。

英语课学的是《经济学人》的原文,创意写作课的教室里放着棺材,里面装着已故作家的书籍,相当前卫。

没有班主任,没有班级,也没有固定教室,走班制,高一高二混龄上课,课程非常多元化和普通高中完全不一样。

所有课程由四大学院开设,博雅学院负责人文通识类课程,元培学院开设竞赛类高难度的荣誉课程,道尔顿学院针对国际班学生。

只有行知学院提供高考方向的课程,但是高三进入预科才会上这些课。

高一高二的学生完全按兴趣自选课程,鼓励兴趣发展,在学习方向上非常自由,这对有明确目标的、自律性强的孩子来说非常适合。

因为老师都不是等闲之辈,学校里不乏传奇人物。

有一个生物老师,一边在学校教课,一边在北大修了30多个本科学位;一位历史老师在高中时是物理竞赛金奖得主,还是数学和历史的双博士。体育老师也多是奥运选手退役。

早熟的,优秀的,对学习有浓厚探索欲的孩子,如鱼得水。自由宽松的环境加上雄厚的师资,绝对有利于顶尖人才的培养。

但是对另一些,从小被一路鸡上来,需要外界约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的孩子,自由就成了放任,漫无目标,甚至坠落。

一些原本初中时成绩很好的孩子,高中两年却在打游戏中度过,挂科,留级,最后去了很不理想的大学。

因此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北大附是一所有“门槛”的学校,更适合原本就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自控力,并且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的学生。甚至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丛林法则。

朵妈感觉素质教育确实令人向往,成功了能培养出特别优秀的人才,但是素质教育特别挑人,需要娃是那种自驱力强大,心智成熟,有明确方向,自我发展的非常好的孩子。

(北大附中的话剧排练厅)

说白了就是,除了天赋,后天成长环境也比较接近北大附中的风格,幼儿园、小学初中,包括家庭都是这种教育氛围,孩子在进高中时才能具有特别强的自主性和目标感,才能适应这所过分优秀的学校。

但是这个条件,即使在北上广一线城市都不多见。北大附中肯定是一所好学校,不过呢对大多数人家来说有点好过头了。

比较平凡一点的孩子,有可能在这里既没得到素质教育的熏陶,又错失了应试教育给的机会。

02

除此之外,北大附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硬伤就是高考。北大附中毕竟是一所公立学校,不是国际私校,参加高考是多数学生和家庭的选择。

关于高考原校长王铮的观点是,应试一年就够了,人生有许多东西更值得经历。因此,在过了两年丰富多彩恋爱自由的高中生活后,最后一年高三会被关进一幢单独的南楼,全力复习备考。

进入这里前要进行分层考,按成绩排名分ABC三层编班。这一年又和其它中学没有两样,一周六天,一天八节课,每天考试,晚自习到9点半。

校长的想法过于天真,他认为应对高考,全力冲刺一年就够了。“用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把它做好,这样,我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进行真正关乎学生成长的,关乎他未来发展的教育。”

但事实是,别的高中总复习四轮到五轮,而北大附中的孩子只有一到两轮的复习时间。别的高中三年磨一剑,北大附中前两年都在活动室设计海报,修改自治管理办法,花半年时间研究鲁迅和五四运动,为一年一度的戏剧节排练《死亡诗社》。

而且别的重点中学的孩子,资质、各种条件也不逊于他们,放到二三十年前,最后拼一年也许管用,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别说差两年的时间,差几分都不行。

有一位初中在衡水念的学生,成绩很好,年级前30,来北大附之前,父母认为娃这么好的底子,又在北京高考,清北稳了。

但是三年下来,他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有些功课已经下滑到及格的边缘了,最终高考成绩分,上了一所*校。

“感觉什么都学了,但又什么都没学。”这是高考前,经历了两年素质教育的孩子的共同想法。

朵妈说句公道话,其实并不是素质教育不好,而是目前中国没有和素质教育对接的好大学,素质教育在国内的出路太窄。

眼下的国情是,家长们真想搞素质教育就要有牺牲的准备,牺牲升学,牺牲在国内上好大学的机会。那种吹嘘什么素质教育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能力强的孩子应试很容易,这样的*话千万别信。

因此素质教育不光挑孩子,还挑家庭,家庭能给孩子托底,有实力越过国内的高考,就可以尝试。

可是矛盾的是,像北大附中这样的公立学校,一般都是不上不下的家庭,有多少可以承担一年50万的学费去国外读书。

所以更多的家长还是选择在外面补课,白天鸡素质晚上拼应试,不眠不休,一个娃学两套,这不更残酷吗?

可没想到的是双减把机构减没了,素质教育玩不下去了,所以前校长也就下课了。真让人分裂啊,全中国最素质教育的学校居然倒在了双减之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附中换校长不鸡娃的素质教育终将要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