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年一张名为“校园民谣一”的专辑,由大地唱片公司低调地地发行了。没过多久,其中《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几首歌曲就迅速占领了广播电台和电视荧幕火遍大江南北。这张原本并不受瞩目的专辑竟然发行超过万张。大学校园里的年轻人,抱起木吉他,弹唱自己的梦。
那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
高晓松,老狼在大学校园弹吉他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
不觉让人勾起80后一代的回忆。我们上的初中在镇上,离家20里路,需要住校。吃饭需要自己带米,然后还要交搭伙费,交了谜上去,发粮票。于是粮票成了学校里另一种吃香的通用货币
父母怕我们在学校吃不好,都会把家里的精米拿出来,让带走。可是,并不是你带了什么米,就让你吃什么饭。学校一日三餐雷打不动吃那种**的糙米,有时还有砂子,石子,硌牙齿。
想想那时的条件真的差,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晨练,早读,一天课下来,晚自习上到10点半。也只有下了晚自习回宿舍那半个多小时的时光是最快乐的。
干什么呢?聊天,听收音机。特别是95年开播的FM.8楚天音乐广播电台。多少歌曲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夜晚。
再一档广播节目是千赫楚天广播吉祥鸟从Z开始的主持人刘虹,安琪儿(廖小琪),潘啸飞,
“人的一生充满等待,如果你有一份痴痴的情怀,就一定能找到一生中的最爱"主持人在节目的一开始的开场白伴着“WhereveryougoWhateveryoudoIwillberightherewaitingforyou…”《此情可待》
音乐广播,在那个资讯闭塞的年代,把最好听的校园歌曲传递给我们。不管学习压力有多大,生活有多苦,当听到收音机里的音乐响起,一切苦痛烟消云散,听着主持人带有磁性的声音,沉浸在音乐世界里。
《同桌的你》是90年代初大陆校园歌曲潮的代表作品,影响至今。毕业时最伤感的离别歌,一个纯真怀旧的范本。
一曲《同桌的你》经由老狼吟唱,成为90年代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填补了中国内地优秀校园歌曲的空白,校园民谣这一流派从此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聆听《同桌的你》,那些沉在心底的种种总会突然涌上心头,模糊了的面孔开始清晰,陌生了的声音渐渐熟悉,于是人们的青春记忆便在歌声中被唤醒。
简单的吉他旋律,浅白的歌词,却正是暗藏了许多人心底的暗涌。多年后再听《同桌的你》,或许依然让人感触万分,而在感触之余才发现,原来最令人怀念的依然还是校园的生活。
伴随着这些青春民谣,内心的情愫也蓬勃发展。对于班上心仪的女生,我都会找各种机会去借半块橡皮。看着前排女生的马尾也会傻傻和歌词联系在一起。
在那个年代没有网友,但是我们有笔友。特别是高中时候,通过听吉祥鸟,我结识了一个笔友,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书信,而且在班上也蔚然成风。
每天班长抱着一大堆信站在讲台边分发,念到名字的同学心里真比考试得了高分还兴奋。下课了,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有笔友是山东的,有是广州的,有是*的,有是云南的,反正五湖四海各个地方都有,大部分的笔友也是学生,当然也有少数别的职业。
那时候的我们,好像从不担心信息泄露,地址是真实的,名字也是真实的。也有同学用笔名。通信将近一年的信,所述内容无非是学校的奇闻轶事,同学之间的八卦传闻,还有学习上的各种压力……没有直白谈情说爱,即便是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但是会用诗歌,含蓄表达关怀。
我们期待来信,用好不容易省下来少得可怜的零花钱买信封和邮票,在下了晚自习后还要趴在课桌上一笔一划地给笔友写回信。
我现在都不明白,那时候的我们竟有那么多话可说,有那么多想法可以交流,即便是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而现在,我们的沟通简单方便,却要没话找话,甚至无话可说。
可能就是那种感觉,那种期待,那种被关怀,被问候,被理解,在少年心中,无法释怀。哪怕未曾谋面,却似一见如故。
后来不知怎么就淡了,就散了,怀念的感觉都那么刻骨铭心。
就像那首歌李唱的一样
象一封古早的信
你转过了身深锁上了门
再无人相问
那夜夜不停有婴儿啼哭
为未知的前生模样
那早榭的花开在泥土下面
等潇潇的雨洒满天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
看云起云落变迁
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
等不到白首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那唱歌的少年
已不在风里面你
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白衣飘飘的年代》
这就是校园民谣的力量,见证青春。
如今,校园民谣也随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随着青春的流逝,成为了永远的记忆。当下的年轻对于校园民谣也许陌生,因为一代有着他们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休止符。然何岁月多情,只因青春无悔!
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
不仓皇的眼等岁月改变
最熟悉的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
人和人互相在街边道再见。
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总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